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319|回复: 0

    [内科] 【消化系统疾病】腹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9 20: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腹痛

            腹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中医称本病为“肠气病”、“肠痛”或“盘肠气”。

    病因病理

            任何形式的刺激(物理的或化学的)达到一定的强度,均能引起腹痛。目前认为在炎症、组织坏死、缺血、缺氧等情况下,组织可释放一些激素或体液物质来激活痛觉受体,引起疼痛。这些物质包括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胺、缓激肽及其同类的多肽类、前列腺素、钾离子、氢离子以及组织损伤时产生的酸性产物等,其中缓激肽是疼痛的强刺激物。

            中医认为,腹痛多为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脏气虚冷,或气滞血瘀为发病因素,病机一般为气滞不通,不通则痛,痛久则生瘀。腹痛的性质,暴痛者多实,久痛者多虚。

    临床表现

            临床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疼痛为特征,有急发者,亦有久痛反复发作者。腹部切诊,有喜按,按之柔软者,亦有拒按,按之痞硬或可触及包块者。若按之全腹如板状目疼痛刷烈,或有反跳痛者,则属外科腹痛,不属内科腹痛范围。常伴有恶心呕吐、泻泄或便秘,纳呆等症。

    治疗方法

    方一:推拿加注线法
    [取穴]  肝俞(双)、脾俞(双)、大肠前(双)、中脘、天枢、足三里(双)。
    [方法]  医者先用双手拇指于患者T7~L3棘突两旁点按寻找阿是穴(痛点),并于局部触及条索状物后持续有力弹拨点压,每穴按压1~3分钟,埋线穴常规消毒后,用7号埋线针头,将0000号羊肠线1~5cm放入针头内后接针芯,刺入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左手推针芯,同时右手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后结束。治疗1次/周。主治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方二:穿线法
    [取穴]  中脘透下脘、天枢、肝俞透胆俞。
    [方法]  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在穴位上下各1cm处作一局麻皮丘,将1号羊肠线穿入三角缝合针上,左手捏起两局麻点之间的皮肤,针从一侧局麻点穿过穴位皮下,从另一侧局麻点穿出皮肤,剪断两头肠线,放开左手。线体退入皮下。外盖创可贴。天枢则用注线法埋线1.5cm。每1月埋线1次。

    典型病例

    例1:张某,女,19岁,学生。
            患者11岁5月份上课时出现左侧腹隐痛,时间不长缓解。后一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皆为隐痛,能忍,曾中西医治疗,不见疗效。16岁读高中时,腹痛开始严重,每次都疼痛剧烈,去很多医院检查,B超、胃镜、腹部核磁,肝脾,胰腺,肾都检查,每年至少发作7次以上。诊断:考虑功能腹痛。经用埋线治疗2次,就未再发。

    【处方精汇

    用注线法。
    取穴:腹痛敏感点、中脘、天枢、气海、背俞敏感点。
    方法:先在腹部最痛处找到疼痛敏感点,再在背部俞穴上寻找压痛点理线。在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将00号线体1.5cm放入埋线针前端,刺入穴位,得气后推入线体,退针,外盖创可贴。每15天理线1次,3次为1疗程。

    按语

            治疗腹痛,取穴多以前后配穴为主,尽量使用前后疼痛敏感点或俞募穴相配,可取得良效。从背俞穴的位置看,背俞穴与其相应的脏腑的位置相邻近,且与该脏腑在体表的投影相接近;从背俞穴的解剖形态学看,交感干、交咸-脊髓节段联系点的体表投影线与膀胱经背部俞穴大体重合,同一节段的躯体神经与支配内脏的交感神经受同一脊髓节段支配,因此脏腑有病多反应在背俞穴,按摩或针刺背俞穴可改善自主神经系统的动态平衡,通过脊髓背角中躯体内脏联系途径和自主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调整内脏器官功能。故在背俞穴找到反应点,即可诊断或治疗相应脏腑组织疾病。中脘是腑会,主治一切腑病;天枢是大肠的募穴,合用可共同疏理胃肠气机,解除胃肠痉挛。

            由于腹痛仅是一种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查找引起腹痛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