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属于中医学“郁证”、“不寐”、“惊悸”、“脏躁 ”等情志病范畴。
【病因病理】
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大脑额叶及边缘系统有关,与肾上腺素能系统、GABA能系统、五羟色胺能系统有关。其神经递质的抑制、吸收、释放和传递过程障碍是焦虑症发作的关键。焦虑症的发生多与社会背景相关,与生活事件刺激为主要致病源。
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致神主不明,窍道闭塞不通,如果神有所伤,精神活动就可以产生各种变化,脏腑功能就会失调,阴阳偏盛偏衰,从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
【临床表现】
1.广泛性焦虑
1)过分的焦虑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
2)伴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运动性不安和过分警惕; 3)不符合强迫症,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且焦虑并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
2.惊恐发作
1)无明显原因突然发生的强烈惊恐,伴濒死感或失控感;
2)发作时伴有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 3)每次发作短暂(一般不超过2小时),发作明显影响日常工作; 4)1个月至少发作3次; 5)特别要注意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心血管病、自发性低血糖、内分泌病、药物戒断反应和颞叶癫痫所致的类似发作。 6)不符合癔症和恐怖症的诊断标准。7)脑电图示X活动减少B活动增加。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百会、肝俞(双侧)、内关(双侧)、公孙(双侧)、丰隆(双侧)。
[方法] 将00号医用羊肠线剪成1cm长的线段放置于7号埋线针内。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穴位碘伏消毒,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皮内,得气后左手拿着针芯往里推,将羊肠线留在穴位内,然后将针退出,用创可贴固定24小时。每2周治疗1次。
方二:注线法
[取穴] 1)肝俞、膻中;2)大椎、中脘;3)肾俞、章门。
[方法]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穴位局部浸润麻醉。剪取0~1号医用羊肠线1~2cm放入埋线针管中前端。垂直快速进针,当针尖达皮下组织及肌肉层时,迅速调整针尖方向,以15度角向前速刺。当有针感后,将羊肠线植入穴位的肌肉层,退至皮下后出针。贴创可贴保护针孔。3组穴位交替使用,2周1次,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6周。主治儿童广泛性焦虑症。
方三:注线法
[取穴] 一组穴:神堂透魄户、神堂透膈关、意舍透魂门、意舍透志室、颈1~3。
二组穴:心俞透肺俞、心俞透膈俞、脾俞透肝俞、脾俞透肾俞。
[方法] 用12号针。以心理症状为主者,用一组穴。两侧同时埋线。以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者,用二组穴,两侧同时埋线。两组交替应用。每半月埋线一次,用1号线,4~5cm长,5~8cm长的一次性埋线针,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沟通使病人产生治疗依从性才会收到良好的始疗效果。
【典型病例】
例1:李某,女,15岁,中学生。
因紧张、烦躁、坐立不安、提心吊胆、心悸、气短1年余经常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感到恐惧,终日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坐卧不宁,心动过速,皮肤潮红,出汗,尿频,胸骨后有压迫感。查体:焦虑恐慌貌,不能保持安静,动作多,搓手顿足,来回走动。 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诊断:广泛性焦虑症。经用方二穴位埋线配合口服文拉法辛治疗1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嘱其再继续治疗1疗程,以巩固疗效。随访9个月,未复发。
例2:张某某,女性,47岁。
8个月来心烦,焦虑不安,总有大祸临头感,惶惶不可终日,心悸,气短,不思饮食,月经不调,按更年期综合征治疗效果不佳,来诊时,病人面色憔悴,要医生救救她,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焦虑量表测查为焦虑症,给予抗焦虑药治疗,应用方三膀胱经通贯法一组穴,15天后,病人焦虑症状减轻,心慌气短消失,饮食增多,睡眠较好,病人感觉自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给予方三二组穴埋线治疗,一个月后复诊,病人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生活能自理,并能操持家务和一些社会活动,继续两组穴位交替埋线,3个月后病情痊愈。
【处方精汇】
取穴:百会、神门、内关、三阴交、太冲、太溪。
失眠加印堂、四神场。 头晕头胀加太阳、风池。 胸闷心慌加膻中。 纳差加中脘、足三里。 方法:将羊肠线剪成1cm长插入9号埋线针中。医者右手持针进针约2cm,左手推针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退针。隔15天埋线1次。
【按语】
穴位埋线疗法可以升高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和海马的5-HT及NE水平,通过调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而发挥治疗作用。
观察结果表明,埋线配合曲唑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比单纯应用曲唑酮疗效好。埋线配合药物治疗显效较快,能够较快地控制患者的焦虑情绪。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既可以较快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可以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能有效地缩短思者治疗时间和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