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474|回复: 0

    [内科] 【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31 14: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是指患者中风经过救治后所遗留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举步困难,手足拘挛,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属中医学中风之“偏枯”“偏风”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由多种原因引起脑动脉系和静脉系发生病理性改变所造成的一类疾病,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导致脑血液循环障碍和异常而直接影响脑组织,并使脑组织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急性期后,往往造成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

            中医学理论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中风之后气虚血瘀脉络瘀阻,痰阻络或肝肾两亏,精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诊断要点

            有脑血管意外史。脑血管意外后,遗留有一侧肢体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瘫痪,感觉丧失,口眼歪斜,流涎,吞咽困难,语言謇涩,大小便失禁,或见一侧颜面和手足麻木无力。

    治疗方法

    方一:植线法
    [取穴]  主穴:肩、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丰隆,每次必取。
               配穴:肝胆湿热重者配肝俞、三焦俞、阳陵泉;久病肾虚者配肾俞、三阴交;肌肉萎缩者配脾俞、髀关、条口、风市。

    [方法]  取主穴6个,配穴3~7个。用碘酒消毒皮肤,酒精脱碘,1%利多卡因作皮内局麻,取数段2~3cm羊肠线固定在定点上,用埋线针中央缺口卡着肠线,以45~75度的角向穴位内刺入,当线尾进入皮肤0.5~2.0cm后,振动针柄,有得气感后,将埋线针退出,从针孔挤出鲜血3~5滴,外盖针眼3天。20-30天施术一次为1疗程。

    方二注线法
    [取穴]  上肢取肩髎、曲池、合谷、天宗穴,下肢取环跳,足三里、丰隆、阳陵泉、三阴交、风市穴,背俞穴取脾俞、肝俞、三焦俞、肾俞穴。失语配百会、言语1区,言语2区,言语3区:行走偏向配长强。
    [方法] 穴位用碘伏消毒,用消毒银子将PGLA线体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前端,左手绷紧或提程起穴位处皮肤,右手将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压下弹簧将线体留置入穴位内,拔出针头,用棉棒按压穴位,每次取穴5~6个,每星期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

    方三注线法
    [取穴]  夹脊穴。
    [方法]  取瘫痪侧夹脊穴,每次交替选取7~9穴;皮肤常规消毒,把羊肠线穿入腰穿针内,以一定角度快速穿过皮层,再缓慢进入一定深度的肌层内,出现针感后,边退针边将羊肠线推入。消毒纱布按压针孔片刻,外用创可固定。3天内埋线部位不要着水,1周施术1次,一般治疗6~8次。

    方四植线法
    [取穴]  下肢瘫取足运感区和运动区上1/5,上肢瘫取运动区中2/5,中枢性面瘫取运动区下2/5(又称言语一区);运动性失语选用言语一区,命名性失语选用言语三区,感觉性失语选用言语二区,混合性失语根据失语类型分别选用之。
    [方法]  根据症状首先选用脑病灶侧头部刺激区植线1次,然后第16日在非病灶侧相应的头部刺激区植线1次。常规消毒局麻后,左手持无菌镊子夹紧羊肠线,右手持无菌埋线针,使针体与刺激区平面约呈15度角,将线植入刺激区帽状腱膜下(运动区、言语三区由上向下,足运感区、言语二区由前向后),待线头见不到时再进0.3~0.5cm后快速拔针。嘱患者3天内不洗头,半月内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典型病例

    例1邓某,男,44岁。
            因突发脑血管意外33天,出院后留下右侧偏瘫。语言欠流利,二人搀扶,右足跛行,直腿抬高10度,右上肢下垂,不能自主活动,用方一取右侧肩髎、曲池、合谷、天宗、环跳、足三里、丰隆、肝俞、三焦俞、阳陵泉、风市11穴,每穴埋入2.5cm 的羊肠线各一段;足三里、风市、天宗用补法顺经埋入号线,其他穴位用2号线逆经埋入;二诊自己单独行走,语言较流利,自述好多了,三诊患者独自一人来诊,自述完全好了。

    例2患者,男,62岁。
            因左基底部出血行颅脑手术后该患恢复意识,但言语不清,右侧肢休动不利,用方二,配合头针埋线。每次选择5~10穴进行微创埋线,每星期治疗1次,患侧和健侧交替取穴。治疗5次后症状减经,继续治疗3个月,右手可上举超过头项,右脚能抬离地10cm。

    处方精汇

    1.用注线法
            以患处对侧运动区相应部位为主。感觉障碍加感觉区;水肿加血管舒缩区;命名性失语加语言二区;感觉性失语加语言三区;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加晕听区;下肢疼痛麻木,尿频加足运感区; 走路不稳加平衡区;哭笑无常加精神情感区。体穴:上肢瘫取肩、臂孺、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瘫取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解溪、昆仑、丘墟、太冲;失语均加廉泉、劳宫;均用肾俞、命门、脾俞、胃俞、肝俞、中脘、气海。用3~0号医用羊肠线,用9号腰穿针,抽开针芯从针尖部放入羊肠线,刺入所需深度,到有酸胀感时再推入肠线,然后敷消毒纱布。4个月治疗1次,疗程为1年。

    2.用穿线法
            药线制备方法:将含有黄芪注射液10ml,当归注射液1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红茴香注射液10ml,山茛菪碱50mg的药液配备后,将0~1号医用羊肠线浸入药液30天后使用。取穴:肩、手三里、阳池、伏兔、足三里、解溪。穴区皮肤常规消毒后,在穴位两侧1~2cm处做局麻皮丘,用三角针穿药线(双折)从局麻皮丘刺入,穿过穴位下方肌层,从对侧局麻皮丘穿出,然后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使肠线完全埋入皮下组织内,创可贴盖贴针眼,10天1次。

    按语

            近年来,有关专家证明无论脑梗死还是脑出血患者及脑外伤后瘫痪都可早期接受埋线治疗,并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变了脑出血患者不宜早期接受针灸治疗的观点。而且临床提示本法对年龄小、病程短、不完全性偏瘫者疗效高,反之,疗效次之。

            中风患者临床上有许多伴随症状,埋线治疗可根据病情选用处方:

            1.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
            取穴:肝俞、牌俞、肾俞、心俞、廉泉、风池。取一段约0.5cm长已消毒的00号羊肠线放置在9号注射器针头内,用0.35mmx50 mm的针灸针剪去针尖作针芯将针刺入一定的深度,左右捻转针体,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组织内,退针后消毒针孔外盖敷料。10日埋1次,共治疗3次。

            2.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
            取胸膝位或侧卧位,长强穴常规消毒,镊取一段约1cm长已消毒的0号或00号铬制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右手持针,针尖斜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3~4cm;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内,针孔处敷盖创可贴。

            3.中风后上肢偏瘫肢体痉挛
            电针取穴:肩贞、天井、手三里、外关、阳池、臂鹏,连接G6805II型电针机,选连续波,频率1.5~3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持续时间为30分钟。电针结束后在手三里、臂、肩贞等穴位埋线,每次选1个穴位,交替进行。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7号注射针头,1.5寸针灸针为针芯,埋入0~5号医用羊肠线2~3cm,针刺时针尖朝穴位快速沿皮横刺进针。

            4.中风后失语症
            取穴百会、言语一区、二区、三区。局部常规消毒,局部麻醉,然后每穴取1根0号医用羊肠线1.5cm,用9号腰穿针将线埋入皮下,拔针后用酒精棉球覆盖针眼,小胶布固定,1个月治疗1次,6次为总疗程。

            5.中风后便秘
            取穴:大肠俞(双)、脾俞(双)、天枢(双)、大横(双);采用注线法,使用9号腰穿针和00号蛋白线1cm,常规严格消毒后直接快速斜刺穴位,行提插手法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将蛋白线埋入穴位,出针后用创可贴贴24小时,每22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