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328|回复: 0

    [外科] 【普通外科疾病】 胆结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4 06: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胆结石

            胆结石是胆道系统结石的统称。属于中医“胁痛”、“胆胀”、“黄疽”范畴。

    病因病理

            胆囊中结石的形成原因多是胆汁中成分胆固醇、胆酸盐和磷脂代谢障碍,三者比例失调,使胆固醇析出结晶沉积而形成。

            中医学认为,胆系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肝胆郁热,或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或因大惊大恐,伤及肝胆,或因饮食不节,湿热内生,这些病因皆能导致肝失调达、胆失疏泄,郁而化热。肝胆郁热,则胆汁受其煎熬,日积月累,使胆汁中之杂质凝聚而结为砂石。

    临床表现

            有反复急性发作史,右上腹痛、畏寒、发热、黄疸等症状。X光摄影:X光检查只能诊断大约10%~15%的胆结石,而这些胆结石都是钙化程度比较明显的,才可以在X光片上显示出来。腹部超声波检查:超声波对胆结石来说是相当理想的一种检查,它的诊断准确度可达90%~95%。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右上腹,右肋缘上下及肩、背部压痛区的穴位。压痛区内常用穴有1)鸠尾透巨阙、幽门,2)右日月透期门、腹哀,3)上脘透中脘、梁门,4)肝俞、右胆俞,5)阳陵泉。
    [方法] 根据病情5组穴每次埋线可选用2~3组穴,交替应用。行常规皮肤消毒局麻,用埋线针,将长0.5~1cm的羊肠线送入穴位肌层。鸠尾透巨阙、幽门采用平刺,先透巨阙,再透幽门,均进针约1.5寸~2寸。日月透期门、腹哀,先平刺透期门进针约1.5寸,再透腹寝约40度角刺入1.5寸,上脘透中脘、梁门均采用45度角刺入约1.5~2寸,出针后从穴位挤出少许血液,敷压针眼。7~15天治疗1次,3~5次为1疗程。

    方二
    [取穴] 手术加注线法
    [方法] 手术当日晨B超探查,胆囊距皮肤最近处拟定切口作出标记,取2~3cm切口进腹,直视下在靠近胆囊的位置根据结石大小切开胆囊,取石后用3个0的羊肠线分别缝合胆囊黏膜及浆肌层,胆囊留引流管。腹部切口拆线后双侧足三里穴位埋入羊肠线。 主要预防胆囊取石后的复发。

    【典型病例

    例1:张某某,女,32岁。
            主诉右上腹疼近2年。面色萎黄,瘦弱无力,慢性疼痛间歇性发作,每日3~6次不等,每进食后加剧,并向右肩背部放射,肝胆区及剑突下压痛明显,右侧胆区叩击痛明显,血象偏高。B超显示胆囊内有0.2~0.5cm直径大小的多个强光团,确诊为胆结石(沙石型)。遂来我科埋线治疗。用方一治疗,第1次埋线后,当即病人右上腹痛明显减轻,晚上饮食即增加,第2天大便中淘出直径0.2cm和0.4cm的结石各1枚,又经4次埋线后再次排出结石多枚,症状及体征消失。随访5年末复发。

    处方精汇
    用注线法
            取穴:
            一组穴:鸠尾透巨阙、幽门,右日月透期门、腹哀;
            二组穴:上脘透中脘、梁门、右肝俞、右胆俞、阳陵泉。根据病情2组穴每次埋线交替应用。鸠尾透巨阙、幽门采用平刺,先透巨阙、再透曲门。局进针约1.5~2寸。日月透期门、腹哀,先平刺透期门进针约1.5寸,再透腹哀约40度角刺入1.5寸。上脘透中脘,梁门均采用45度角刺入约1.5-2寸。穴位挤出少许血液,敷压针眼。5天治疗1次,3~5次为1个疗程。

    按语

            保留胆囊治疗方法的共同缺点是结石复发,资料表明,结石复发与结石数目有关,单发结石复发率低:胆囊功能状态与结石复发亦有明显关系,功能差者复发率高;为降低结石复发,在常规胆囊取石术后行双侧足三里穴位埋线,无疑对结石的复发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治疗时应注意,按时合理早餐:规律三餐;多进食高纤维饮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避免不合理的快速减肥;适当增加运动。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