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医生 于 2019-9-15 21:05 编辑
面部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知识
一、面神经
面神经为混合神经,主要含有4种纤维成分:1)躯体运动纤维,起自脑桥的面神经核,主要支配面肌:2)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起自脑桥的上泌涎核,支配泪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等分泌:3)内脏感觉纤维(味觉),分布于舌前2/3味蕾,传导味觉;4)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面肌的本体感觉。
面神经自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出入脑后,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内耳道底进入面神经管再由茎乳孔出颅腔,向前穿经腮腺达面部,在面神经管的起始部,有膨大的膝神经节,是感觉神经元的胞体所在处。
1. 在面神经管内的分支
(1)鼓索: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约6mm 处发出,行向前上进入鼓室,然后,穿岩鼓裂出鼓室,至颞下窝,行向前下并入古神经.鼓案含有内种纤维:味觉纤维,随正地经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司味觉:副交感纤维进人下锁神经节,在节内交换分布王元颌下腺和舌下腺,支配腺体分泌。
(2)岩大神经:含有副交感性的分泌纤维,目膝神经节处分出,出岩大神经管烈前行,与来自颈内动脉交感丛的岩深神经合成翼管神经,穿翼管至翼腭窝,进入翼凰地经节:副交感纤维在节内交换神经元后,支配泪脲、腭及鼻腔黏膜的腺体分泌。
(3)镫骨肌神经:支配镫骨肌。
2. 在颅外的分支
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其主干进入腮腺实质,在脲内分支相互交织组成腮腺丛,该丛于腮腺前缘处呈辐射状发出下列5支,支配面肌。1)频支经腮腺上缘,斜越颧弓,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上部。2)颧支由腮腺前端穿出,至眼轮匝肌、撷肌。3)颊支出腮腺前缘,至颊肌口轮匝肌及其他口周围肌。4)下颌缘支从腮腺下端穿出后,行于须阔肌深面,越过面动,静脉的浅面,沿下颌下缘向前,至下唇诸肌及颊肌。5)颈支由腮腺下端穿出,在下颌角附近至颈部,在颈阔肌深面向前下,支配该肌。
面神经在颅外的行程中因穿经腮腺而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适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的切迹内。此段长1.0~1.5cm,向前经过茎突根部的浅面,此段虽被腮腺所遮盖,但尚未进入腮腺实质内,故显露面神经主干可在此处进行。
第二段为腮腺内段。 面神经主干于腮腺后内侧面进入腮腺,在腮腺内通常分为上颞面、下颈面两干,再发出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颧、颊、下颌缘、颈五组分支。 面神经位于颈外动脉和下颌后静脉的浅面。正常情况下面神经外膜与腮腺组织容易分离,但在病变时,二者常紧密粘连,术中分离较为困难。 腮腺肿瘤可压迫面神经引起面瘫。
第三段为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面神经的五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各相应区域支配面肌。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面部微小手术开展的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面部手术最帘见的后遗症-一面神经损伤的发生也越来越多,面部严重外伤、先天性面瘫、腮腺手术反下颌关节手术都有损伤面神经的潜在可能,而对于主要针对正常人群以改善容貌为目的的面部除皲术,面神经损伤则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而临床上时有发生,面神经损伤不仅绐内人带来生活上不便,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极大的精神创伤,面神经损伤的原因很多,局麻注射织伤。过度牵拉甚至直接切断等,但其根本原因是外科医师对面神经的解剖学认识不足。
面神经损伤最常见的是周围性损伤,可发生在内耳道,面神经管和腮腺区等处,面神经主干在膝神经节近侧损伤后,由于伤侧面肌瘫痪,表现为额纹消失、不能皱,个肥闭眼,鼻唇沟平坦,口角偏向健侧和角膜反射消失等.同时还有舌前2/3味觉丧尖,腺和唾液腺分泌障碍及听觉过敏等症,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损伤或在管外损伤时,所面现的症状不同,如在面神经管外损伤时,只出现面肌瘫痪的一系列症状:若在管内损伤时,除面肌瘫痪外,还可伴有味觉或唾液腺分泌障碍和听觉过敏等症。
面神经的管外分支部分,特别是进入腮腺以后,其发出的5个属支相互交织,组成腮腺丛,覆盖于SAMS层以下的整个面部区域,神经的细小程度及分布密度,给面部的各种手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面部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面神经各个属支的损伤,乃至术中钳夹、电凝误伤、结扎、折叠缝合、过度牵拉的机会,同时又要求能够尽快的完成手术,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的心理创伤。
二、面血管
1. 而动脉
起自颈外动脉,向前经下颌下三角在咬肌点前缘处进入面部.至咬继经口角和鼻翼的外侧上行,达内毗,改名为内毗动脉。面动脉沿途分支至腭扁桃体。下颌下腺和面部在下颌底近咬肌前缘处,活体可摸到面动脉的搏动,临床常在此进行面部压迫止血。
2. 面静脉
发自眼内毗处,起与内毗静脉,在面动脉的后外方向下外行,至下颌角下方汇入面总静脉,最后注入颈内静脉,面静脉主要收集面前部软组织的静脉血。
头皮部丰富的神经和血管皆位于浅筋膜内。它们呈辐射状从四周向颅顶集中。在动脉方面前方有眼动脉的终末支一一额动脉及眶上动脉侧方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后方有枕动脉.在神经方面前方有眼神经的末梢支一一眶上神经、额神经侧方有耳颞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后方有枕大神经。这些动脉与神经的末梢支相伴行在颅顶部组成前、后、侧三群,恰好与本区的额、枕、顶三部相当。三群血管彼此之间以许多吻合支相连并移行于对侧的侧副网。
三、腮腺的局部解剖
1. 腮腺的位置和形态
呈不规则的楔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下颌后窝,直至咽旁。可分为深、浅两部,通常以下颌骨后缘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作为两者的分界。浅部多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卵圆形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向内深至咽侧壁。
腮腺位于面侧区之外耳道前下方,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后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2. 腮腺管
长约5~7cm 由肥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1.5cm处,向前横跨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呈直角转向内侧,穿烦肌在颊黏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的颊黏膜上的腮腺乳头, 可经此乳头插管进行腮腺管造影,用力咬合时在咬肌前缘处可以触摸到腮腺管。腮腺管上方有面神经的上烦支及面横动、静脉下方有面神经的下颊支。腮腺管的体表投影相当于自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全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
3. 飓腺淋巴结
位于腮腺表面和腺实质内。浅淋巴结引流耳郎,颅顶前部和面上部的淋巴.深淋巴结收集外耳道、中耳、鼻,腭和颊深部的淋巴。浅,深淋巴结均入颈外侧淋巴结。
4. 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上述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