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百家论经
›
刮痧
›
刮痧由来与临床应用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1386
|
回复:
1
刮痧由来与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大荆
大荆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2-6 10: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作者: 陶广正 中国中医科学院
痧症泛指传统中医意义的霍乱等热性病而皮肤出现痧疹者,多为瘟疫。中医儿科有痧、痘、惊、疳四大症,其中的痧就是此类。
痧是中医学专有名称
现代医家陈聪荣编著的《中医儿科学》“风疹”节下云:“风疹,或称风痧,古称瘾疹。是小儿的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乳幼儿,大多流行于冬春季之间。”由此可知,瘾疹乃是痧的最早名称。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云:“风强则为瘾疹。”明朝聂久吾《痘疹论》曰:“麻疹形如麻,痘疹形如豆,皆象其形而名之也”。由是言之,则痧疹应该形如沙,盖疹之细碎者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瘾疹亦有如下论述:“小儿因汗解脱衣裳,风入腠理与气相搏,结聚相连而成瘾疹……不肿不痛,但成瘾疹瘙痒耳。”
考“痧”字,明以前医籍未之见也。最早出现于清中叶之后的医籍中。《康熙字典》收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却未载“痧”字。可见“痧”字为晚出。盖有清一代外邦朝华者日众,舶来之瘟疫亦渐渐增多,而痧疹之病亦渐增多矣。中医温病学说形成较晚,原因也在于此。
刮痧疗法起源于民间
刮痧是民间流行的治疗某些热性病的一种简便方法。即用铜钱等边缘整齐而光滑之硬物蘸香油或水刮患者胸背等处,使局部皮肤充血生痧,用以消散体内蕴热瘀毒,从而使病痛得以缓解或痊愈。刮痧法虽说起于民间,但也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毫无疑问,此法应该是草泽医根据中医理论首创于民间,以其简便易行,故在民间得以广泛流行。
刮痧渊源久远而成于清代
有著文者言:“刮痧可上推至新石器时代”,其信然乎?我看未必。虽然人类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学会了很多,新石器时代肯定有医事活动,肯定有一些简单的医疗工具,如砭石之类。远些较锋利的砭石可以当针、刀之用,可以治疗疼痛、痈疡之类,也许也会有刮摩肌肤,但必须指出的是,它绝不同真正的刮痧。但刮痧符合中医理论,而著文者对刮痧推崇备至也是可以理解的,自古以来尊古而贱今者不乏其例,如神农尝百草而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坐明堂而有《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此皆尊崇古圣贤之意而绝非神农、黄帝所作也甚明。但古来也确有人主张“此真黄帝书”“出于上古”“非圣人執能为之”等等。难道我们真的可以认为这些说法是确凿无疑的吗?
又有人认为最早记载“刮痧”者为元代危亦林之《世医得效方》,我认为此说未必准确。盖此书虽有类似于“痧”的描述,但并无“刮痧”字样,因为彼时连“痧”字还没有出现呢。
或云“刮痧”之法系由《保赤推拿法》演化而来,此说似有一定道理,但也无须细论。因为他只说“演化”而未言“出自”。况此书的作者乃河南新息人夏云所著。而夏云为清代人,其书亦晚出。其实对刮痧影响最大,记录最确的有如下等书。其一,清·吴师机(尚先)《理论骈文》曰:“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邪气随降,病自松解”。其二,清·郭志邃《痧胀玉衡》曰“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肌肤痧用油盐刮之则痧毒不内攻;血肉痧有青筋,刺之则痧毒有所泄”。其三,清·赵学敏《串雅外编》有“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其中不乏刮痧之例。
由是观之,刮痧之法符合中医理论。既简便易行,又疗效可靠。虽说渊源较久,但毕竟成于清代。
刮痧部位的选择
首选背部:由于人之五脏六腑皆系于背,所以刮背部可以疏利五脏六腑之阴阳气血。膀胱经“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如此,背部两侧共四行膀胱经上布满了五脏六腑之本经腧穴和所藏之气穴。刮背部则五脏六腑之气均可以得到相应调理,进而促进其气血循环祛除病邪。
刮胸腹四肢最好要按十二经脉之循行路线进行刮治,这样也有利于相应脏腑之代谢、经络之疏通、阴阳之调整。还应特别注意阴阳经之走向,即经络之顺逆。一定要顺着经络之走向进行刮治。手之三阴从脏走手,刮上肢阴侧应从上往下刮;手之三阳从手走头,刮上肢阳侧应从下往上刮;足之三阳从头走足,刮下肢阳侧应自上往下刮;足之三阴从足走头,刮下肢阴侧应自下往上刮,知气血之逆从而刮之,则可收事半功倍之疗效。
还应该说明的是,经脉如线状,络脉成网状,而皮部成片状。实际刮痧不可能是线状,一般都是按皮部而刮治的。
刮痧需辨证
病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辨,治有汗吐下和温情补消之法,针灸刮痧之法自应有忌有宜。最初刮痧只是适用于治疗热性病,通过刮痧而宣泄患者体内之热毒(或痧毒)使患者阳阳气血经脉逐一得以调整、疏通、畅达、进而痊愈。近些年刮痧疗法也得到重视,刮痧疗法之适应范围也逐渐扩大,各科疾病都有用刮痧治疗的。诸如外感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胀、腹痛、腹泻、肩凝、风寒湿痹、中风后遗症、急性扭伤、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腰椎病、营养不良、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甚至于连美容、减肥等也都成为刮痧之适应证。相应地,刮痧之工具也五花八门,增加了许多而所用之润滑剂除水和香油之外,还有橄榄油、红花油、茶油、咸盐、润肤剂、凡士林、白酒等 ,等等不一而足。与时俱进的专业用刮痧油、刮痧乳等也相继涌现。
人的体质有不同。从《灵枢》分阴阳
二十五种人。即按五行可分木火土金水五种,又按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及阴阳平均之人五种,而成五五二十五种分型。自然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脏腑之坚脆,气血之盛衰等等一定有所不同。针对不同体质之人,刮痧能不区别对待吗?故原则之一叫因人制宜。
不是所有的病都可以用刮痧法治疗,刮痧治百病的说法是不科学、不正确的。有些病史不宜刮痧的,如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综合证等危重之证。皮肤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白血病、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疹、疮殇、水肿、妊娠……皆非刮痧之所宜。故原则之二曰因病制宜。
即便是本属刮痧之适应证,但由于患者的生理状态不同,也不可孟浪从事,如饥饱劳碌之不同,亦应有刮治手法之轻重浅深之各异。此之谓因时制宜。(陶广正)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896437192890830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荆一针
荆一针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2-6 10: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