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3572|回复: 0

    [第8章 养生与防治原则] 【第三节 治则】一、正治与反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30 13: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节 治则

            “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治病求本,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的指导思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本,即阴阳。后世引申为疾病的本质。“求本”, 实际上就是探求病因病机,确立证候。治病求本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治疗观中的体现,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位于治则治法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

            治则,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对临床立法、处方、遣药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治则是针对疾病所表现出的共性病机而确立的。疾病基本病机,可概括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脏腑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等,因而,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脏腑调理精气血津液及三因制宜等,均属于基本治则。

            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方法,治法与治则有别。治则是治疗疾病的准则,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和指导性,相对稳定和规范。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具体治疗大法、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较为具体,相对灵活,具有多样性。其中,治疗大法是针对一类相同病机的证候而确立的,如汗、吐、下、和、清、温、补、消八法以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等治疗大法,其适应范围相对较广,是治法中的较高层次。治疗方法则是在治疗大法限定范围之内,针对某一具体证候所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如辛温解表、镇肝息风、健脾利湿等,可以决定选择何种治疗措施。治疗措施。是在治法指导下对病证进行治疗的具体技术、 式与途径,包括药治、针灸、按摩、导引、熏洗等,是治法中的直接层次。

            治则与治法又有联系。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则,对治法的选择和运用具有普遍性意义;治法则是从属于一定治则的具体治疗大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其针对性较强,是治则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概括言之。治则指导治法,治法从属于治则。如就邪正关系而言,扶正祛邪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在这一总原则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虚证而采取的益气、养血、滋阴、扶阳等治法及相应的治疗手段就是扶正这一治则的具体体现;而针对不同的实证,采取发汗、清热、活血、涌吐、泻下等治法及相应的治疗手段就是祛邪这一治则的具体体现。

            本节重点阐述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和脏腑、调理精气血津液、三因制宜等基本治疗原则。

    一、正治与反治

            在错综复杂的疾病过程中,有疾病本质与临床征象一致者,有疾病本质与临床征象不完全一致者,故有正治与反治的不同。

            正治与反治,是指所用药物性质的寒热、补泻效用与疾病的本质、现象之间的从逆关系而言,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一)正治

            正治,指采用与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治则。由于采用方药或措施的性质与证候的性质相逆,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

            正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由于疾病的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别,所以正治法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之分。

    1. 寒者热之

            即以热治寒,指用温热方药或具有温热功效的措施而治疗寒性病证的治法。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里寒证用辛热温里方药等。

    2. 热者寒之

            即以寒治热,指用寒凉方药或具有寒凉功效的措施而治疗热性病证的治法。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方药,里热证用苦寒清里方药等。

    3. 虚则补之

            指用补益方药或具有补益功效的措施而治疗虚性病证的治法。如阳虚用温阳方药,阴虚用滋阴方药,气虚用益气方药,血虚用补血方药等。

    4. 实则泻之

            指用攻伐方药或具有攻伐功效的措施而治疗实性病证的治法。如食滞用消食导滞方药,水饮内停用逐水方药,瘀血用活血化瘀方药,湿盛用祛湿方药等。

    (二)反治

            反治,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治则。由于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

            反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完全符合的病证。反治用药虽然是顺从病证的假象,却是与证候本质相反,故仍然是在治病求本思想指导下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热因热用

            即以热治热,是指用温热方药或具有温热功效的措施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治法。适用于真寒假热证,即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形成里真寒外假热的病证。由于阴寒充盛于内,阳气被格拒于外,临床既可见身反不恶寒,面赤如妆等外假热之象;但由于阴寒内盛是病本,故同时也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舌淡苔白等内真寒的表现。因此,虽然治疗假热,但实则仍为用温热方药以治其本。

    2.寒因寒用

            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凉方药或具有寒凉功效的措施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治法。适用于里热炽盛,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如热厥证,由于里热盛极,阳气郁阻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起温煦作用,并格阴于外而见手足厥冷,脉沉伏之假寒之象。但细究之,患者手足虽冷,但胸腹灼热而欲掀衣揭被,或见恶热,烦渴饮冷,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等里真热的征象。此为阳热内盛,深伏于里所致,外在寒象是假,里热盛极才是病之本质,故须用寒凉药清其里热。

    3. 塞因塞用

            即以补开塞,是指用补益、固涩方药或具有补益、固涩功效的措施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治法。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如血虚经闭,由于血液化源不足,故当补益气血而充其源,则无须用通药而经自来。或肾虚癌闭,由于肾阳虚衰,推动蒸化无力而致的尿少癃闭,当温补肾阳,温煦推动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则小便自然通利。或脾虚腹满,由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出现纳呆、脘腹胀满、大便不畅,当采用健脾益气的方药治疗,使其恢复正常的运化及气机升降,则症状自减。因此,以补开塞,表面上使用补益之法治疗闭塞不通症状,实则仍是针对病证虚损不足本质而治。

    4. 通因通用

            即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方药或具有通利功效的措施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治法。适用于因实邪内阻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一般情况下,对泄泻、崩漏、尿频等症,多用止泻、固冲、缩尿等法。但如果泄泻、崩漏、尿频等症状出现在实性病证中,则当以通治通。如食滞泄泻,由于食滞内停,阻滞胃肠,致腹痛泄泻,泻下物臭如败卵,治疗不仅不能止泄,相反应消食导滞攻下,推荡积滞,使食积去而泄自止。或瘀血崩漏,由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的崩漏,如用止血药、则瘀阻更甚而血难循其经,出血难止,此时当活血化瘀,瘀去则血自归经而出血自止。或湿热淋证,由于膀胱湿热而致的淋证,见尿频、尿急、尿痛等症,以利尿通淋而清其湿热,则症状自消。因此,通因通用,表面上是使用通利之法治疗通泻症状,实则仍是针对邪实本质而治。

            正治与反治相同之处,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故同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但是,正治与反治有所不同:一是概念内涵有别、就各自采用方药的性质、效用与疾病的本质、现象间的关系而言,方法上有逆从之分;二是适应病证有别,病变本质与临床表现相符者,采用正治;病变本质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者,则适于用反治。在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本质与其征象的属性比较一致的,因而正治是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法则。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