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 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简称颈椎病。本病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位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西医将颈椎病分为六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颈椎病属中医学“眩晕”“痹证”等范畴,其发生常与伏案久坐、跌仆损伤、外邪侵袭或年迈体弱、肝肾不足等有关。本病病位在颈部筋骨,与督脉、手足太阳、少阳经脉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筋骨受损,经络气血阻滞不通。
【辨证要点】
主症 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位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风寒痹阻:久卧湿地或夜寐露肩而致项强脊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甚则手臂麻木冷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弦紧。
劳伤血瘀:多在外伤后出现颈项、肩臂疼痛,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项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
肝肾亏虚: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弱。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舒筋骨、通经络。取局部穴位及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颈夹脊穴 天柱 后溪 申脉 悬钟
配穴 风寒痹阻配风门、大椎;劳伤血瘀配膈俞、合谷;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上肢疼痛配曲池、合谷;上肢或手指麻木配少海、手三里;头晕头痛配百会、风池;恶心、呕吐配中脘、内关。
方义 颈夹脊、天柱为局部选穴,可舒筋骨、通经络,疏导颈项部气血;后溪、申脉分属手足太阳经,且均为八脉交会穴,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两穴上下相配,功在疏导颈项、肩胛部气血;悬钟为髓会,有滋肾壮骨,以达治病求本之功。
操作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2. 其他治疗
(1)耳针 取颈椎、肩、颈、神门、交感、肾上腺、皮质下、肝、肾。每次选用3~4穴,毫针刺法,或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 取大杼、肩中俞、天宗。选用1%的盐酸普鲁卡因或维生素B, 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常规穴位注射。
(3)皮肤针 取颈夹脊、大椎、大杼、肩中俞。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或出血,然后加拔火罐。
【按语】
1. 针灸治疗本病疗效好,若配合推拿、药物外敷疗效更佳。
2. 落枕会加重颈椎病病情,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者应注意颈部保健。
【文献摘录】
1. 《针灸大全·卷之四》: 颈项拘急引肩背痛,取后溪、承浆、百会、肩井、中渚。
2.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歌》: 头强项硬刺后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