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大一院
脸大不是病,腰粗才要人命,宛若怀孕6个月的台州人沈叔(化名),低头已经看不到脚尖,自以为只是喝出了“啤酒肚”,结果一检查,肚里有个直径超过20厘米的“巨无霸”,当地医院束手无策,他慕名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求诊,结直肠外科主任吴国生教授带领团队帮他成功切除了肿瘤。专家特别提醒,千万别忽视无故出现的“大肚腩”!
怀孕6个月?台州老板坐不住了!
52岁的沈叔是台州三门人,常年在温州做生意的他,开了一家工厂,沈叔的生意也忙到不行。天南地北的出差,外加没日没夜的劳碌,身高1.7米的沈叔,常年体重维持在120斤左右。
2018年底,总是喉咙不舒服的沈叔下决心把香烟戒掉了。可是戒烟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的体重由原来的120斤上涨到140斤,肚子也挺了出来。
“身边朋友都说戒烟后会变胖一些,我真的是没当回事!”他回忆,为了克制烟瘾,戒烟最艰难的那半年,他喝掉至少十几箱啤酒,吃掉了上百斤瓜子。圆滚滚的肚子,在他看来,就是中年发“福”后的啤酒肚。
沈叔的老婆是美容院的“超级VIP”,每次送老婆去美容,店长会向他推荐“推拿减肥”的项目。耐不住软磨硬泡,他也在美容院做了几个疗程推拿,体重没怎么减掉,但鼓出来的肚皮却越按越大,无论如何都消不下去。
“与松松垮垮的啤酒肚不同,我那个肚皮摸上去是硬邦邦的,真像怀孕六个月的女人一样!”沈叔说,迷信的老婆还带着他找“道士”做推拿,这一推不要紧,发硬的肚皮开始隐隐胀痛,本来就饭量小的他,因为肚子一直不舒服,更茶饭不思了。
眼看着肚子越长越大,肚里就像是有个手指头一直在戳疼他,他的胃口越变越差。沈叔这才到温州当地医院做检查,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腹部CT显示,他的腹腔内竟有一个最大横截面为23cm*17cm的巨大肿物,临近的肠管及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因受到肿物挤压发生严重移位。当地医院觉得手术风险太大,建议他到浙大一院结直肠外科去看看。
这类肿瘤虽不多见,但也时有发现
6月初,浙大一院结直肠外科陈栋副主任医师接诊了前来求助的沈叔。
“怎么才来!”看着沈叔鼓得像皮球一样且非常坚硬的腹部,陈栋医生也着实吃了一惊,进一步问询才发现,今年以来,沈叔的肚子不舒服症状愈演愈烈,他却没当回事,一直误以为是消化不良,肿瘤在他的肚子里越长越大,对周围组织、小肠的压迫也愈发严重。
结合影像报告,陈栋医生高度怀疑沈叔中招的是“腹腔巨大间质瘤”。相比于临床上常见的肠癌等恶性肿瘤,间质瘤的发生率较低,但同样非常需要早诊断、早治疗。
听到沈叔“擅自”找人推拿隆起的肚皮,陈栋医生倒抽一口凉气:“万幸没把肿瘤推破,一旦推破这‘巨无霸’,会造成肿瘤在腹腔内的广泛种植转移,就会丧失根治的机会。”
在吴国生教授的主持下,通过每周例行的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和放射科、肿瘤内科、放疗科、输血科的专家一起,为沈叔定下了尽快行肿瘤完整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案,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大出血情况紧急准备充足的血液备用。
近日,由吴国生教授和陈栋医生团队,对沈叔进行了腹腔内巨大肿物的完整切除,根据术中探查情况,还一并切除了肿瘤原发处的小肠肠段。手术成功切除了一枚重约20斤、25cm*20cm*18cm的椭圆形巨大肿物。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不足50毫升。非常成功!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沈叔体内这颗相当于“三胞胎”重量的肿物确实为“间质瘤”。
“这种间质瘤以往被认为是罕见病,全球患病率约129例/100万人,我国估计每年新发2万例左右。但目前,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临床上并不少见。”吴国生教授介绍,间质瘤是起源于胃肠道的间叶性肿瘤,规范名称为胃肠间质瘤(GISTs),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最常发生于胃(50~70%)、其次是肠道(20~30%)、再次是食管(0~6%)。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其检出率明显上升。
肚子变大需警惕,早期发现很重要
据了解,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方案。
其实,间质瘤只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根据瘤体大小大致分为:
其中,超低危、低危和中危患者预后较好,接受完整切除手术后不易复发和转移,而高危患者却较容易发生复发、转移。随着老百姓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检查手段的进步,在浙大一院首次诊断的胃肠间质瘤患者中,多数还是较早期的,但仍有许多患者在发现时已发生了肝脏或者腹腔内的转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只有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才会有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腹痛、贫血、腹部包块等症状。这位患者虽然肿瘤很大,但幸运的是没有发生破裂和转移,依旧得到了根治性的切除,预后还是比较好的。”陈栋医生介绍,哪怕是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也可以通过靶向治疗和局部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让很多晚期肿瘤患者得以实现较长时间的“带瘤生存”,相信随着一些正在研究的靶向新药的问世,晚期病例的疗效以后也会越来越好。
正确认识、早查早筛、合理治疗是躲开这个“隐形杀手”的关键,具体应做到:
胃肠间质瘤的发病高峰年龄在50岁以后,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可每4-5年做一次胃肠镜的检查,不仅可以预防、筛查胃肠道间质瘤,还对胃癌、结直肠癌的早查早治有重要意义。高危人群则可以缩短检查的间隔时间。
当出现消化道出血、腹痛、贫血、腹部包块等症状时,不要拖!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尽早确诊,尽早干预治疗。
戒烟忌酒,少吃腌制食品,拒绝霉变食品,保持良好作息。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9849763209585628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