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072|回复: 1

    身体总是很疲惫?刮痧解决疲劳综合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0 07: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编导读

    上班忙、上班累是打工人们共同的感受,不过,如果出现了不管休息多久都不能缓解疲惫,同时伴有肌肉关节、咽喉疼痛的情况,可要小心是不是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对于这种怎么休息都不够的问题,中医刮痧治法有疗效——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病因不明、各项现代手段检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持续6个月以上的慢性、反复发作性,以极度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患者以20~50岁的中青年居多,且女性发病率较高。基本特征为疲劳、休息后不能缓解,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多关节痛、头痛、淋巴结轻度肿痛和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神经症状,理化检查一般无明显改变。
    西医学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内分泌异常、代谢异常及心理行为异常有关,多采取对症治疗,但疗效不够满意。
    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参照“虚劳”“郁证”“不寐”、“百合病”“心悸”“懈怠”等病证辨证施治。


    辨证分型

    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辨证应分虚实。
    一般病程较短者为实证。若胸胁胀满疼痛,善太息,精神抑郁,情绪不宁,焦虑不安,脘闷纳呆,大便不调,舌苔薄白,脉弦,为肝郁气滞;若疲乏无力,嗜睡头晕,精神不振,失眠健忘,工作学习耐力差,行动笨拙,反应迟钝,四肢有肿胀感,大便秘结,面色唇色灰暗,舌暗红有瘀斑苔厚腻,为浊停血瘀。
    一般病程较长者为虚证。若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或萎黄,便溏,舌淡嫩苔白,脉细弱,为心脾两虚;若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盗汗消瘦,男子遗精,女子带下,须发早白,牙齿松动,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肝肾不足。
    刮痧治疗

    1.实证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降浊,消除疲劳。取督脉、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为主,以泻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泻刮督脉百会穴经前发际至印堂、百会穴至后发际的循行线,均不必出痧;角揉四神聪;泻刮足少阳胆经风池穴经肩井穴至肩峰的循行线,要求出痧;采用颤法颤动天宗穴;泻刮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肾俞穴的循行线,要求出痧,采用叩击法或拍法对出痧之处进行叩击或拍击;采用擦法横向快速摩擦八髎穴区,使之产生热量并向深部渗透至小腹;角推脊柱两侧夹脊穴3~5遍。
    肝郁气滞者,加泻刮足厥阴肝经膝关穴至中封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推太冲穴至行间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浊停血瘀者,加泻刮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至下巨虚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膈俞、血海、足三里等穴。


    2.虚证
    治法:补益心脾,补益肝肾,消除疲劳。取督脉、足太阳经为主,以补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补刮督脉百会穴经前发际至印堂、百会穴至后发际的循行线,均不必出痧;角揉四神聪;采用颤法颤动天宗;补刮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肾俞穴的循行线,不必强求出痧;采用擦法横向快速摩擦八髎穴区,使之产生热量并向深部渗透至小腹;角推脊柱两侧夹脊穴3~5遍;补刮任脉脐下至关元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
    心脾两虚者,加补刮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至下巨虚穴的循行线、足太阴脾经阴陵泉穴至三阴交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三阴交。肝肾不足者,加补刮足厥阴肝经膝关穴至中封穴的循行线、足少阴肾经阴谷穴至太溪穴的循行线,均以皮肤微红为度;角揉太穴溪。
    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能较好地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躯体症状,调节患者的情绪和睡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体质虚弱的状况。
    2.除刮痧治疗外,还应配合饮食疗法,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保持情绪乐观,避免精神刺激;日常生活要有规律,勿过于劳累;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各种娱乐活动,有助于康复。
    4.刮痧后饮用300~400毫升温开水。
    5.间隔4~5日刮痧1次,一般6次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再开始第2个疗程,应连续治疗4~5个疗程。
    中医特色疗法


    《刮痧疗法》

    本书系统介绍了刮痧疗法的基础理论、刮痧技术、刮痧应用。涵盖了刮痧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刮痧疗法的理论基础、刮痧疗法的现实意义、经络腧穴学说、刮痧的器具与介质刮痧的操作方法痧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刮痧治疗的原则和作用,以及常见病的刮痧治疗等内容。本书实用性强。语言简练清晰,并配套了十二种刮痧临床常用手法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并且每一种手法都配有视频,可供读者边看边学。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刮痧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佘延芬 杨继军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图片为出版社所有的版权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99683796921047502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0 07: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