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587|回复: 0

    [第三章 精神气血津液] 【13论】 津液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0 11: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1-12-31 11:24 编辑

                                                                                  13论 津液论
         【理论内涵】
           津液,是津与液的总称,指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如胃液、肠液和汗液、尿液、涕、泪、唾、涎等。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滋润濡养、充养血脉等主要功能,还能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津液学说,是指机体内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排泄及其与脏腑、精、气、血之间关系的理论。

          【学术源流】
            津,原指水之滨;液,原指汁、流质。《黄帝内经〉将津液合称,并赋子其医学意义,又三把津、液二者加以区别,如《灵枢?决气):“陵理发泄,汗出漆漆,是调津……谷人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灵枢•五整津液别》:“水谷皆人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留而不行者,为液。
           后世,历代医家皆宗《黄帝内经》之论,如清•周学海《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津之质最轻清。”“津亦水谷所化,其油者为血,清者为津,以润脏腑、 肌肉、麻络,使气血得以周行通利而不滞者此也。”“液者清而品莹,浓而凝结,是重而不浊者也。”“液者,淖而极厚,不与气同奔逸者也,亦水谷所化,藏于骨节筋会之间,以利屈伸者。”

          对于津液代谢过程,《素问 •经脉别论》有高度概括,千古传承。《景岳全书•肿账》:“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对津液代谢相关主要脏腑之论,更是一语中的。

         【基本原理】
          1.津液之名同源异流 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各脏腑的内在体液,如脑髓、肺津、肾水、胃肠液;②机体正常的分泌物,如泪液、唾液、胃液;③代谢产物,如汗液、尿液。津液同源水液之精微,可以相互补充转化,故常常相提并论。由手形状、分布、功能的不同,津、液又存在差别。如《类经•藏象类•精气津液血脉脱则为病》“津液本为同类,然亦有阴阳之分。盖津者,液之清者也;液者,津之浊者也。津为汗而走腠理,故为阳;液注骨而补脑髓,故属阴。”津者,质地清稀,流动性大,既能够布散于体表孔窍、皮肤和肌肉,又能渗人脉管,与营气相合,形成血液;液者,质地派稠,流动性小,不能人于脉,但可以注人脑、髓、骨节、脏腑等。分布于全身脏腑组织,具有营养之功者,以津为主;分布于局部脑、髓、骨节、脏腑,有滋润濡养之效者,以液为主。

          2.津液之化,源于水谷 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属于液态物质,水为其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可以直接从摄人之水饮中获得;津液又包涵溶解于水中的精微物质,具有濡润营养之功,主要来自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如《灵枢 •本脏》“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生命物质中的精、血与津液具有同源互化的关系。津液中的精微物质由精所化生,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即为津液,故有“精归化〞“津血同源”之说。气化作用是精、血、津液相互转化的动力。如《灵枢•邪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府,以应刻数焉。”《灵枢 •痈疽》“中焦出气如努,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津液生成相关的脏腑功能:津液生成除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外,还与脏腑功能有关,其中最为密切的为脾胃、大肠、小肠。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日器,能化糟粕,转味而人出者也。”脾胃为后天之本,受纳腐熟水谷,吸收输布水谷精微,如《灵枢•邪容》:“五谷人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是津液生成的关键。“小肠分清别浊”,对从胃腑下传的食糜进一步消化,分为清浊两部分,将清者上输于脾,油者下传大肠。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如《类经 •藏象类•十二官》:“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厘清油,水液由此而渗于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日化物出焉。”大肠为传导之官,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并对其中的水分再次吸收,形成类便。“小肠主液、大肠主津”,《脾胃论•大肠小肠五胜皆尼于胃得由则俱病论):“大肠主津,小肠主液。大防、小肠受胃之荣气,乃能行非液于上焦,溉酒皮毛,充实肉理。若饮食不节,胃气不及,大肠、小肠无所杂受,故泮液涸竭焉。”• 网明小肠、大肠吸收津液,上输于肺.发挥灌溉话润作用之机理。

          在莰病状态下,脾胃功能失路,脾不散精。津液生化无源,如《冯氏锦餐秘录。东证大小合参》:“脾不散精,则肺金少养而大肠之腑涸•小肠泌別清浊功能失常,津液生成不足,或清浊不分,以致肠吗泄污,如《灵枢:经麻》:“小防手大阳之味是主液所生病者。•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津液吸收陵码,或燥化过度,或水留大肠,则泄污、便秘由生。如《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液所生病者。

          3.津液四布五经井行 《素同•经麻别论》论述:“饮人于留,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洒调水道,下输膀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此段文字是对于津波代谢的高度概括。

         津浓的输布,主要做鞋肺、牌、肾、肝及三焦等胜腑共同调节。至于排泄,《灵极•五糖津液別》:“天器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爽则腠理闭,气涩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元。”可见,準液排泄的主要形式为尿液、汗液,故与肺、膀胱头系街切,亦与大小肠相关。

         肺主行水。肺为华益,其位最高,肺气的宣发林降能调节全身水液。肺之宣发,可以向上向外地石微牌气(所转输而来的我轻清的部分,使头面及全身得养,同时在到达体表皮肤的津波,在气的作用下,可形成汗液,从汗孔排出:肺之朴陈,可以向下向内地输送脾气所转输而来的较派稠的部分,使其他胜附得以潘养。故 《脾胃论•卷中》提出:黄芪人參汤 “滋肺气以补水之上源”。《丹溪心法 .消湯》谓之“肺为津液之脏”。

         脾主运化,运化水液。脾对水液的运化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在脾气升清的作用下,将吸收的津液上输手肺;胃主降油,将水液之废液下输小肠、大肠,故脾胃升降,是津液输布之极组。其二,脾气散精,“以灌四傍”。如《素问•王机真脏论》:“牌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通过牌的转输作用,将津液布散到全身各个胜腑、 四股百骸。如《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察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京也。北肾主津液,出于《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藏,主津液。”肾对于津液代谢起到主宰作用。其一,肺将脾转输的津液,通过肃降作用,下达于肾,经肾气的蒸勝气化,升清降浊,清者复归于全身,以濡润全身;油者化为尿液,排出体外。其二,肾中阴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主宰津液代谢,调控肺、脾、三焦、膀胱诸脏腑相关水液代谢的功能,从而对津液生成、输布和排泄发挥重要作用。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津液代谢。肝气以条达为本,可以调畅全身的气机,促进津液的运行输布,协调脾胃之气的升降。〝气行则津布”,气可以推动津液流动,故肝气调畅与否可影响津液代谢功能。

           心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与津液代谢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一,心统率调控其他脏腑的功能。如心与小肠相表里,心阳循经下温小肠,小肠得以温煦才能正常发挥受盛化物,分清泌浊的作用。心火可以助长脾阳,火旺生士,牌之运化,得以温养,《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方 •敦复汤》:“君火发于心中,为阳中之火,其热下济,大能温暖脾胃,助其消化之力,此火一衰,消化之力顿减。,心阳又可下暖肾水,心肾君相,君火宣明,相火得温,则肾之气化有助。其二,津血同源,血行津布,如《景岳全书• 血证》:血〝灌溉一身,无所不及⋯…津液】得以通行。”其三,汗为心之液,见于《素问 •宣明五气》:“五脏化液,心为汗。”汗为津液排泄的形式之一,如(医家么该。汗):“心之所酸,在肉者为血。在外者为行。(死治准網-帮病 •自汗》说:“心为主用之胜,用乃火也.气也:凡五胜大明表里之阳。皆心主之,以行其空化。是放津者。阳其用“T所在之处而生,亦随其火扰所在之处體出为好,其开尽由心出也。古有“汗血同源” 之论,放《素问•街卫生会箱)称:“夺血者无汗。生汗者无血。

          三焦为运行津被之通道,山于《秦向•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读之官,水道出馬。沖液在休内运行以三焦为水道。者三悠不酒,作液业然流行不畅,如《类经•藏象獎•十二官宜》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期水印中脱,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

          膀胱所藏冰液,印为尿液,也是冲波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重要形式。《素向 •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非液蔽焉,气化则能出兵。,顾世理《病医大全 •内经聚要》注释:膀胱 “位当孤腑,放调都官。居下而藏洋液。若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澳便注泄,故日气化则能出矣。”膀胱得仔气之助,发挥气化作用,开合有度,排出;尿液。如《血证论•胜鹏病机论):“经所谓气化则能出者,谓膀胱之气我津液上行外达,出而为汗,则有云行爾施之象。故膀胱称为太阳,调水中之阳,达于外以为卫气,乃阳之最大者,发热恶寒。

           4.津液之功,滋润濡养  津液瓜阴,其功能主要休现于三个方面:滋润濡养、充养血脉和代谢废物。

          (1)灌材濡珍  準液湖养滋润全身,对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如《素问•六节藏系论》说:“五味人日,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利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灵枢• 天年》:“五胜坚間,血脉和洞…六府化谷,津液布场,各如其常,故能长久。”津者清稀,流动性大,屆阴中之阳,滋养全安,乃至皮毛、肌膜:液者浓稠流动性小,屆阳中之阴,溜养胜腑、脑园、官窍、关节,如 《灵枢.口问》:“液者,所以灌精满空窍者也。”

         (2)化赤为血 津血同源,津液也是血液的组成部分。如《灵枢•痛疽》:“中焦出气如露,上注谿谷,而渗孙胁,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津液渗人血络之中,与营气相合,在心肺的作用下,变化而赤,成为血液。并且,津液以调节血液浓度,当血液浓稠,流之不畅时,津液人脉,稀释血液,滑利血脉;当津液不足时,血中津液渗出;豚外,补充所需。

        (3)去苑陈莝 津液,不仅可活养滋润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也可以将各胜腑代谢所产生的杂质废物,汇集于膀胱,以小便形式排出,抑或汇于-汗孔,通过汗液排出,从而保证了机体生命活动能得以正常。津液作为载体,排出机体代谢产物的功能,可称为 “去苑陈莝”,出自《素问•汤液醪醴论 》:“平治于权衡,去苑陈苑。”本义是指水肿治法,即除去苑陈久积水液:此处以喻津液排泄可去杂质废物之功能。

        【临床意义】
          津液生成、输布或排泄障碍,称为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代谢失常,包括津液不足及津液停聚以致水湿痰饮的病理变化。

          1.津液病机辨证 津液代谢失常,导致津液生成、输布或排泄的障碍,可见津液不足及津液代谢障碍的病理变化。

        (1)津液不足-一伤津脱液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量的亏少,导致内则脏腑,外而孔窍、皮毛,失于濡润滋养,产生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变化。津液不足证候,又可分为伤津、脱液。伤津病机以水分丢失为主,常见于大汗、刷烈吐污之后。脱液病机以水分与精微并失为主•智见于热病后期或久精托液。鲜证要点:津液不足轻者,可见口干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小腿转筋:或形瘦骨立姨结,皮肤干沼等症:重者,可见目匪深防,小便全无,精神委頓,大肉尽脱。肌肤毛发枯榜;或手足霞顾,肌肉国动。舌光红无昔或少昔等动风之兆;甚者。可见面色巷白、四肢不温、脉微秋绝之危象。

         (2)津液代谢障碍—— 水湿痍饮 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障碍,停滞留聚,导致湿浊困阻证凑饮凝果证、水液潴留证等多种病变。

           湿冰用阻证,王因脾失健运,津液不布,聚为湿浊。“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性重浊黏游,易于阳過中焦气机,可见胸问、院痞、呕恶、腹帐、便溏、苔腻等症。琰仗凝聚证,主因脾、肺、特等胜肪功能失调,津液停而为饮,饮凝成痰。痰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百病至由校作業”,北成至种复杂埃病。饮停之部位较为局限,如停于胸膈、胸胁、肠间、皮肤等,形成支饮、悬饮、痰饮、滥饮等病变。

            水浓忙野证,王由肪、脾、肾.肝等肚胕津液代谢功能失调,津停气阳,贮留手肌肤腹腔,发为水肿或腹水

           2.津液病变治则
        (1)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历代医家皆重视津液的存亡,《份寒杂病论》 张仲景所谓 “扶胃气、存津液”,之治疗原则,对后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六经病治疗主方中,皆有顾护津液之品,如麻黄汤有甘草,桂枝汤有大枣、甘草,白虎汤有粳米、甘草,白虎加人参有人参、粳米、甘草,小柴胡汤有人参、大枣、生姜;理中汤有人参、甘草;四逆汤有甘草;鸟梅丸有人参等。故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劝读十则》 提出:“《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是以‘存津液’三字为主。”温病学家更是着重津液,如王孟英《温热经纬•内经伏气湿热篇》:“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温病治疗名方沙参麦门冬汤之滋养肺胃、生津润燥,增液汤之滋液养阴、润燥通便等。

        (2)化湿祛瘐利水,必兼调气顺气 止对于湿油困阻、痰饮凝聚、水液贮留,自当以化湿、祛痰、利水为主。但历代医家皆重视调气、顺气的功效。如 《灵枢•卫气失常》:“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问者浅之,甚者深之,问者小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故日上工。”《丹溪心法 •痰》:“善治炎者,不治校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津液代谢障碍,调气则肺、牌、肾气化功能恢复正常;顺气则气行津布,水湿可祛,痰饮可蠲。“血不利则为水”,对于血瘀水停,又当化瘀行水,可用桃仁、芍药、水蛭、地鳖虫。

         【现代研究】
          1.津液与免疫 津液,属于人体正气的一部分,与精气血同样,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津液来源于饮食物,通过 〝脾气散精” 达到全身,转化而成血液、汗液、胃液、唾液、肠液、泪液、涕液、髓液、精液等,此被称为 〝津液链”。现代研究认为,“津液链”•中的每种物质都存有许生免疫活性物质,尤其是分泌型 IgA ( Seoretory IgA, SIgA),作为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抑制细菌生长,凝聚抗原,中和毒素,保护局部黏膜组织等等,是机体抗感染的重要屏障。如唾液,其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唾液黏糖蛋白、唾液溶菌酶等物质,其 SIgA 的含量比血清高 100 倍,能够抵御口腔的细菌、病毒感染,还有抗龋作用,而且唾液中有HIV抗体,故艾滋病不会通过唾液传播。再如泪液,现代研究发现,其除了机械性冲洗渻洁润湿眼脯外,还包括许至免疫物历,如免疫球蛋白 SigA、IgG、IeM,补体C3、C4,泪波溶菌酶,泪液乳铁蛋白等,可以协同局部眼组织的免疫反应。对沙服、细菌性眼感染、单纯病香性角膜炎、千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过镦性结膜炎眼科疾病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津液与自由基 自由基,是机休生化反应中产生的性质活没、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原子或原子团,其为机体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受控的自曲基是有利的,若产生过多或清除发生障碍时,则会导致过氧化反应对机体产生伤害。现代研究发现,津液代谢失常会影响自由基的清除率,尤其是形成投浊,烦邪致病的机理主要是对血脂、统疫、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有学者认为,自由基完全是体内代谢积累下来的 “烧浊”,自由基被清除的数量、时间,其吸附在千细胞壁上的时间、能力和数量,都能反应体内淡油的生少。有研究发现,脂质过氧化物 (Lipidperoxide, LPo)活性和含量的升高是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份的主要危险因素,这又与超氧化物歧化酶 (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下降,不能及时消除氧自由基有关。

         3.津液与血压、血脂 津液渗人麻道而为血,使血液流利有度。若津液代谢障碍,在内不能人于脉,血液浓稠,则会发生血瘀,在外不能到达肌肤百窍,聚于一处,形成痰浊。有研究表明,痰、瘀二者,与血压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络瘀互结证的发病率位居第二,早、中、晚期每个阶段都可能存在痰瘀阻络的病机变化。有学者认为,高脂血症是痰浊的生化物质基础,瘀血与血黏度、血液流变及微循环等息息相关。此外,痰瘀相兼还与脑血流量减缓有关。

         4. 津液与水通道蛋白 水通道蛋白 (Aquaporin, AQrs)是存在于各种组织中的膜蛋白能够选择性转运水,使水通过浆膜,从而维持水的吸收、分泌。研充发现,津液在体内的转运与AQPs密切相关。己经表明,AQP1 分布于各诞腺腺泡的基膜、导管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睫状体非色素上皮、虹膜基质等处;AQP2 分布于涎腺腺泡的项膜、分泌管;AQP4 在胃黏膜中部、结肠全段等为阳性;AQP5主要分布于角膜上皮、泪腺、黏液性腺泡的顶膜、基侧膜和浆液性腺泡的基侧膜等。由此得出,在可分泌津液的部分,都有 AQPs 的存在。现在也有证据显示,AQPs 与津液的生成、输布及排泄都存在联系,推测其异常与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出;现相关,可能是导致津液病的分子学基础。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