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1-12-31 11:40 编辑
第四章 藏象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并与自然环境相通应的事物和征象。在汉宇演化过程中,藏象,又作“職象”,现代则简化为 “藏象”。
藏象理论研究,是以五胜功能系统为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相关基本科学内涵、脏腑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病理现象;探讨脏腑之间关系、脏腑与形体官窍、精神气血津液的关系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藏象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对养生防病、疾病诊治与康复具有极其重要指导意义。
14论 五脏系统论
【理论内涵】
五脏系统,是指心、肺、脾、肝、肾五个生理系统。五脏系统主要依据五行学说而构建,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将精神、 情志、形体、外菜、官窍、津液、季节进行归类,形成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时空结合的生理系统。五脏系统的主要结构:心系统:心一小肠一神喜一脉一舌-面一汗一夏;肺系统:肺一大肠一魄一悲-皮一毛一鼻一涕一秋:脾系统:脾-胃一意-思一肉一口-唇一涎一四时(长夏);肝系统:肝-胆-魂一怒-筋一目一爪泪一春;肾系统:肾-膀胱-志-恐一骨髓一耳、二阴一发一唾一冬。五脏系统通过经络相连、气血相通,相互为用,功能协调,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同时,与自然界相参相应,以四时五脏阴阳基本特点,体现五脏系统内外环境的高度一致性
【学术源流】
五脏系统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后世皆宗此论。
《素问•六节藏象论》概括五脏与神志、形体、生命物质的系统联系:“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里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
五脏所藏、五精所并、五脏所主、五脏化液、五味所入、五脉应象等出自《素问• 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诞,肾为唾。”〝五味所人:酸人肝,辛人肺,苦人心,威人肾,甘人牌。”“五麻应象:肝脉弦,心脉钩,牌脉代,肺脉毛,肾脉石。
五胜相音,出自(素问• 五胜生成篇):“五胜相音,可以應识。。(素同。金匯真音论)详细记载:“肝.…其音角。心一…其音徽。脾,其音官。肺•…其音商。特……其音羽。”角、微、官、商、羽,滑之五音。五胜相音,即是五胜与五音的密切关系。
五脏主时,出白《素问 •脏气法时论》《索问•金壓真言论》 等篇,“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 心主夏,肝主春,脾主长夏,肺主秋,特主冬。五胜主时是五脏的年周期变化,五脏生理机制与外界季节变化有着同步的相应变化,在不同季节分別主持人的整体功能。此外,《素回•太阴阳明论》论述:“脾者士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春夏秋冬四季之末十八日为脾所主。五脏功能活动在相应的季节较为强盛。
脏腑之间又有经脉络屆关系:手少阴经屁心络小防,手大阳经属小肠络心;手大阴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经屆大肠络肺;足太阴经属牌络胃,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足厥阴经風肝络胆,足少阳经属胆络肝;足少阴经屈肾络膀胱,足太阳经屈膀胱络肾,故《素问 •血气形志篇》论:“足大阳与少网为表里,少阳与既阴为表里,阳明与大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大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大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
由此可得出,五胜系统是以整体观念为基础,根据人体结构、生理病理现象归纳而成的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理论,且每个系统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四个系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