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针灸学堂
›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
›
【54 论】 津液失常论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3998
|
回复:
0
[第八章 病机]
【54 论】 津液失常论
[复制链接]
针灸学堂
针灸学堂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1-6 13: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1-6 14:06 编辑
54 论 津液失常论
【理论内涵】
津液失常,是指人体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失去正常的协调平衡,而发生紊乱或障碍的病机变化。津液代谢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液的正常代谢,不仅维持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的正常的协调平衡,而且也是各脏腑组织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津液代谢与肺、脾、肾、膀胱、三焦、肝及心等脏腑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津液代谢失常,必然导致机体一系列功能障碍。津液失常主要表现为津液亏损不足和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两个方面。
【学术源流】
津液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决气》:“理发泄,汗出漆漆,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黄帝内经》还提出津脱、液脱的病机及其症状表现,并指出津液代谢失常病位主要在脾胃、肺、肾。
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学术思想以“重阳气、存津液、护胃气”为根本;所著《金匮要略》首创由水液代谢障碍所致的“痰饮”病名,并根据水饮停积部位的不同,分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并有“痉湿喝病”“水气病”专篇,论述水液代谢障碍所致湿阻、水肿,尤重脾、肺、肾对津液代谢的调节作用。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候》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涩,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认为痰的形成与血瘀有关。宋·太医院编《圣济总录·痰饮门》说:“三焦气涩,脉道闭塞,则水饮停滞,不得宣行,聚成痰饮,为病多端。”元·朱丹溪曾提出“痰夹瘀血,遂成窠囊”的说法,又云:“久得涩脉,痰饮胶固,脉道阻滞也。”可见痰瘀之间有密切关系。
明·喻昌《寓意草·辨王玉原伤寒后余热并永定善后要法》指出:“伤寒后,胃中津液久耗,新者未生。”更加强调伤寒邪气伤及胃津之病因病机。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躁症》指出:“或饥饱劳倦损伤胃液;或思虑劳神,心血耗散;或房劳太过,肾水干枯,或金石刚剂,欲求峻补;或膏梁厚味,炙博太多,皆能助火烁阴。”阐述在内伤杂病中导致津液代谢失常的主要病因。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验证,津液失常病机的内涵、病因、症状等逐步完善和丰富。
【基本原理】
1.津液不足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数量亏少,进而导致内则脏腑,外而孔窍、皮毛,失于濡润、滋养,而产生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机变化。
病机原理:津液不足的形成因素有三:其一,化源不足。主要是摄入不足,生化乏源。如饮食失调,食少饮乏,则生津乏源。其二,脏腑气化功能减弱。由于劳倦内伤,脾胃虚弱,虽然化源充足,但由于脏腑气化功能低下,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津液的能力低下,津液生成减少。其三,耗伤过多。热伤津液;燥伤津液;气不摄津;五志化火伤阴耗液;温热病过程中,热邪炽盛,消灼津液;或热邪内盛,蒸迫津液,汗多伤津;吐泻无度、产后大失血,或外伤出血或大面积烧伤,或误用辛燥之剂、慢性病长期消耗等均可导致津液耗伤太过。
病机特点:津液不足病机包括伤津和脱液。伤津以水分丢失为主要病机特点,脱液以水分及精微物质的丢失为主要病机特点。伤津未必脱液,脱液必兼伤津。津液不足,多见于肺、胃、肾、大肠。
病机演变:其一,津枯血燥。《灵枢·痈痘》说:“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由于津血同源,故津液亏乏或枯竭,必然导致阴血亏乏,故出现血燥虚热内生或血燥生风等津枯血燥的病机改变。其二,津亏血瘀。若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从而发生血瘀之变,终致津亏血瘀。如《读医随笔·卷三》:“夫血犹舟也,津液水也。”“津液为火灼竭,则血行愈滞。”此即是津亏可以导致血瘀的机理。其三,气随津脱。气与津液相互依附、相互为用。气能行津、生津、摄津,津也能载气、化气。如人体津液大量丢失,气失其依附而随之外脱则形成气随津脱的病机变化。如《景岳全书·泄泻》:“若关门不固,则气随泻去,气去则阳衰。”
2.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
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是指津液在体内不正常的停滞,或尿液、汗液排泄失常的病机变化。津液的输布障碍,是指津液得不到正常的转输和布散,导致津液在体内环流迟缓,或在体内某一局部发生滞留;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是指排泄尿液、汗液功能减退,导致水液潴留体内。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导致湿浊困阻、痰饮凝聚、水液潴留等多种病变。
(1)病机原理
①肺脾肾三焦气化失司。脾失健运:脾主运化水湿,若饮食、劳倦伤脾或湿邪困脾,水液不能正常转输布散于肺肾排出体外,则停滞而为痰饮水湿,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饮停于中,津不上承,又出现口渴症,如《伤寒论》理中丸方注有:“渴欲得水,乃脾虚太甚,饮停于中,津液不上承之故。”
肺失宣肃: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若外邪犯肺,或肺气虚,不得行治节之令,津液不能布散全身,则水泛高源,或气不化水,下元不固。如《伤寒论》第5条:“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睡,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肾失气化:肾为水火之宅,阴阳之根本。若房劳过度伤肾,或久病及肾,肾失蒸化,膀胱开合失度,可致水肿、小便清长等。如《伤寒论》282条:“少阴病……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利色白者,少阴病形悉俱,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316条真武汤证则有“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等,则是肾阳虚衰,气化不利,津停为水,泛滥全身所致。
三焦失治:三焦通行元气,为水液运行的道路。三焦对于津液输布,以气化为动力,以水道为路径。若三焦气化失司,水道失于通调,可出现水肿、腹水、尿少、泄泻等症状。如《类经·藏象类》:“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腕,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
2.心肝二脏功能失常心阳不足,推动固摄失司:其一,心阳虚排汗失常。汗液之排泄有度,以心血为基础,以心阳为动力,又赖心神为主持,故清·李中梓《医宗必读·汗》说:“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若心阳虚,则汗液排泄异常,多为自汗、漏汗。其二,心阳虚排尿不利。尿液排泄司于膀胱,其主在肾,与心有关。因心阳下温肾阳,则肾水不寒;又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泌别清浊,将浊液前渗膀胱。因此,膀胱排尿情况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如果心阳不振,则小便排泄异常,少尿或无尿,甚或水肿,《金匮要略》谓之“心水”;或心阳不振,津停为痰。
肝失疏泄,气滞津停:肝气疏泄,调畅气机,气行津布。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化不行,可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出现鼓胀、腹水、闭、淋证、梅核气等气滞水停、痰气 互结之病变。如《伤寒论》318条四逆散的主症:“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阳气郁闭不达,津液输布排泄异常所致。
(2)病机特点
津液输布排泄失常以水湿停滞为病机特点。临床常见湿阻、痰证、饮证、水肿、鼓胀等病证。
(3)病机演变
其一,水停气阻。水湿痰饮停留导致气机阻滞,气机阻滞则气的气化功能及其升降出入运动异常,又可加重津液输布排泄失常。其二,痰瘀互结。痰湿为有形之邪,阻塞脉络必然导致血行不利,滞而成瘀,因而形成痰瘀互结的病机变化。
【临床意义】
津液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把握津液代谢失常病机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指导津液辨证
津液亏损不足,全身或局部干燥失润:伤津可见机体滋润不足,如咽干、唇干、口渴,皮肤干燥,毛发枯槁,甚则目陷、螺瘪、脉细、汗少或无汗、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转筋挛急等肺胃肠津亏证。脱液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舌光红无苔或少苔,唇舌干燥而不引饮,关节屈伸不利,脑髓消,胫酸,耳数鸣,大肉尽脱,形瘦骨立、皮肤毛发枯槁,甚则肌肉润动、手足震颤、蠕动等一派阴液枯涸以及动风的症状。如《医宗必读·泄泻》:“水液去多,甚而转筋,血伤,故筋挛急也。”
津液输布排泄失常主要病理产物是水湿痰饮,一经产生,常留滞体内,引起湿浊困阻、痰饮凝聚及水液潴留等病理变化,临床可以根据不同的表现进行津液辨证,为治疗提供依据。
2.确立治则治法
运用津液失常理论还可以指导疾病治疗。对于津液输布障碍所导致的燥证,后人总结张仲景学术思想提出治疗八法:健脾化气,升降津液;疏利三焦,布行津液;泄热逐水,疏导津液;解毒排脓,行气布津;温复胸阳,生津上承;分消水饮,通阳生津;活血化瘀,通络布津;温经祛瘀,畅行津液。根据津液代谢失常的病机,还对小便不利的证治提出九法:化气行水;和解少阳,疏利三焦;宣通肺气,利尿消肿;清热除湿,利尿行水;健脾益气,温阳利水;疏肝理气,通利三焦;补益肾气,化气行水;清热化瘀,通利小便;顾护津液,化通小便。对现代临床小便不利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仲景对津液输布障碍所致的汗出异常也确立了不同的治法和方药。如太阳伤寒发热恶寒与无汗并见,用麻黄汤辛温解表。太阳中风发热恶风与自汗并见,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若邪客经输,致经气不利,津液不得上升,经脉失其濡养,兼见“项背强几几”,此即葛根汤证和桂枝加葛根汤证等。
【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津液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唾等,在这些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免疫分子,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液中的IgA,这些物质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津液不仅指正常人体中所含的水分,也包括溶解于其中丰富的精微营养物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存在于体液中的一切免疫分子都是津液的一部分,包括细胞分泌的乙型溶素、细胞因子、神经递质、激素,以及参与免疫应答的各种离子,如IgE、IgG,组织液中的补体,唾液、泪液、尿液中的溶菌酶等。因此,津液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胃肠液与免疫功能的研农
对晚虑由求国油 肠液SIoA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含量测定表明脾虚证局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抗体生成能力下降。肿瘤可改变IgA分泌,胃癌患者胃液中SIgA显著升高。
2.唾液与免疫功能的研究
唾演中令有多种免疗球蛋白、唾液溶菌酶、乳铁蛋白、唾液黏糖蛋白等免疫物质,其SIgA含量高于血清100倍,在抵御口腔细菌、病毒感染及口腔防御系统中至关重要。SIgA有抗龉作用,与龉齿的发生、发展有关。唾液中含有抗HIV抗体,可防止易感细胞受到HIV的侵害,痰液SIgA明显低于正常,因此,艾滋病很少通过唾液传染,津液具有抗病作用。肾阴虚病人唾液溶菌酶含量、唾液流速降低。
3.涕液与免疫功能的研究
涕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如IgA、IgE、IgG)、溶菌酶、干扰素、SIgA等多种免疫物质;肺主呼吸,呼吸道分泌的痰液中也含有免疫物质SIgA、IgG、IgE等,均具有消灭细菌和病毒的作用。
4.泪液与免疫功能的研究
泪液除机械性冲洗清洁湿润眼睛外,还含有多种免疫物质,如泪液溶菌酶、泪液乳铁蛋白、补体C3及C4、免疫球蛋白SIgA、IgG、IgM等,它们共同在眼组织的局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泪液溶菌酶等降低时,可见多种眼科疾病,如沙眼、单纯病毒性角膜炎、干性角膜炎、细菌性眼感染等,而慢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可见IgE含量升高,治疗有效时明显下降。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