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4163|回复: 0

    [第9章 近代针灸医家] 第二节 鲁之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4 10: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4-7 14:44 编辑

    第二节  鲁之俊

    一、生平与著作

      鲁之俊1911—1999 年,江西黎川县人,著名外科及针灸学家。早年任八路军军医院医务主任、院长,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中央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后兼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院长 1978 年任中华医学会与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等。

      他力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于1987年在北京筹建成立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这一国际学术组织,被全体执行委员致推选 为终身名誉主席,成为当代世界的针坛盟主。

      鲁氏著《新编针灸学》一书,据称其底稿系早年在军中教学用讲稿,曾油印、石印、铅印多次,用以指导治疗伤病员,“解决了不少问题”。此书于1951 年由西南卫生书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内容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简明切用,不乏真知灼见,是一部摒弃文献抄录引证、 源于临床纪实之作。特别是大量引进西医学概念以表述传统针灸,令人耳目一新,把发展针灸引上了中西医结合汇通的康庄大道。

    二、学说与贡献

       “科学医学”论

      鲁氏所谓“科学医学”,实即针灸的发展方向与最终目标。他在书中批判了那种以“科学医自居的人”的针灸“不科学”论点,列举针灸治病简、便、康、验的事实,肯定“它的确是一门值得重视的科学”。他说,“针灸为我国传统经验医学之, 它能解决不少疾苦,有的我们现在尚不能解决的一些疾苦,也能有草效。对急性病很好,对于慢性也很满意.....在群众中有高度信仰”《新编针灸学》。显然,这是来自反复调研与亲自体验的结论。他又说“在群众实践中行之有好的效果, 把它总结....改进, 这样就是切合实际的科学理论。”他还提到“日本很为重视”,“望我们今后要好好研究,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批判和采用....而把中国古有医学一针 灸和药物批判吸收过来,加以科学地整理、证明,充实和提高到进步的科学医学里去”,明确指出针灸应当融人西医学,沿着科学化方向前进。

      另一方面,鲁氏也承认古代针灸有“浓厚的封建迷信外衣”、“神秘的面孔”与“ 理论近乎玄学”之处,批判了那种认为针灸是尽善尽美的“国粹”而不可“改动”的错误见解,一再申明要批判地接受,“走科学化之路”,强调要“改造,改造,再改造”,从而使之净化、进化而成为一门“科学医学”。

      “刺激”“神经”论

      鲁氏的“ 刺激”“神经”论,实际为发展针灸确立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他在书中一反因循守旧的惯性思维,大胆革新,全部改用了西医学理论以阐述针灸医学。他认为针灸治病机理与西医学中的神经理论相通“以现在的科学知识,有的还不能得到圆满的解答例如刺激末梢某一点,可以发生全身影响,或对远隔某一部分有影响,这些以现有的解剖生理知识都不能解释,但与苏联最近研究的神经病理学说极为一致。” 他的学说是一切疾病皆因神经机能变化所致。因之,他的治疗目的就是给神经以一-定的刺激, 待其功能恢复。又说 针灸的效能“与苏联的神经病理学说相符合”,并举出针灸获效事例加以论证,如针后对“心脏、肠胃可使之兴奋或抑制”,又如针灸可止汗、发汗,可调整脉搏,“ 都明显地看出对自主神经能起调整作用”。鲁氏的刺激神经理念,贯穿于《新编针灸学》全书,他强调学习针灸要特别熟悉“神经途径”。书中介绍了180 多个刺激点穴位 除穴位名称外,全部采用了现代解剖学名称,尤其突出了神经与某些血管分布以取代经脉,并在五幅腧穴图中标明了其具体解剖名称。此外,阐述腧穴作用主治也全部采用西医病名,目的在于使广大西医更易接受应用,引导针灸走中西医汇通之路。

      “针灸效能” 说

      鲁氏首先肯定“针灸有确效”,并归纳为“三大效能”。-是“调整自主神经”功能。二是“对造血器官之影响”,如白细胞减少者,经2~3次针灸可增加2~3倍疟疾、淋病、霍乱本为原虫或细菌所引起,针后可愈或减轻,认为可能是增强了造血功能与抵抗力以及白细胞吞噬作用而使病原体得以“扑灭”之故。三是“有消炎止痛作用”,如肌肉神经等炎症针灸可有效瘭疽初期用针灸可治愈炎症病人白细胞升高,针之可使下降、症状消失等。

      《新编针灸学》中特别列出许多针灸“有显著效果的疾病”,均是经过反复验证的真实记录,勾画出针灸适应证的初步轮廓,未见于以往文献记载。书后附“某纵队全年针灸治疗统计表”,列出26种疾病的17514 例患者的治疗统计数据作为佐证,彰显了鲁氏重证据、不尚空谈、不人云亦云的实事求是风格。

      书中对临床疗效,分别用了“著效”“特效”“奇效”“治根”“痊愈”“有效”“减轻”等词表述。如称治急性风湿性关节肌肉神经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肠胃炎有显著疗效疟疾、失眠、肠胃痛有特效夜盲有奇效有些胃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痛能治根某些湿疹可痊愈妇科一般炎症有效等。层次分明,可信度高,与近年来各地验证一致。

      对于临床价值较大而罕见于以往著作的有关治疗次数、疗程与疗效的关系等重要问题,鲁氏也根据经验做了可贵的论述。如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盗汗,一般治两三次即效 疟疾、急性胃肠炎,治三四次可愈慢性胃肠炎,则需治四五次才有效一全身湿疹患者,针三周方愈等。这利于掌握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与疗效进展轨迹,做到心中有数。

      不过,鲁氏也一再申明,针灸并非“百病皆治”。对某些病证,疗效尚不能尽如人意。如书中提到风湿性多发性关节炎,效果小而慢肺结核退热,尚未找到有效穴位等。书后还专列一节论述“书载有效,当待研究的问题”。处处体现了他实话实说、理性看待针灸疗效的严谨求实学风。

      重视“技术操作”

      鲁氏有关针灸技术操作学说,涉及针灸工具、消毒方法、针刺深度与方向、手法、针刺反应、留针出针、灸法应用、针刺事故与注意事项等,也有不少独到之处。

      鲁氏认为刺激强弱、时间、留针等与疗效有关,表明讲究手法得气与留针时间。他指出“不同的刺激刺激的强弱、时间,产生不同的电流,不同的电流,可产生不同的作用。行针与否的意思,恐怕也就是这个道理。”所谓“电流”,似指针感传导而言。他认为施针应“观察反应”,只有出现“刺激传达触电的感觉”,才算“达到目的”。

      关于留针时间,鲁氏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留针时间越长,则镇静效能越大。若要使之兴奋,则达到目的即取出”。此说后来为许多学者共识,至今仍有临床意义。对针刺深度,鲁氏书中也有不少创见。他认为古籍所载,一般均较浅, 乃因不明现代解剖,“ 害怕伤及重要脏器”之故。而《新编针灸学》中的每穴针刺深度,则根据现代解剖加上临床经验,以及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多数增加了深度,如睛明、风府、哑门、背俞穴等一般刺1 寸,大椎则深达1.5寸,秩边2寸以上,环跳3寸以上等,是对古代针灸学的发展。

      针刺禁忌与事故,鲁氏书中有针胸背过深引起气胸、血胸纪实,称一患者针肺俞后,胸痛渐增,三小时后面呈紫蓝色,胸部有压迫感,呼吸困难,“再过三小时,终因呼吸困难而室....是.否因刺破肋间动脉因而出血引起血.....无论怎样,这是不懂解剖所致此说提示了一个针灸临床应高度警惕的案例,可以作前车之鉴。其次是关于孕妇可否针灸问题,历来医家说法不一,如有人认为在某一妊娠时间内禁刺某处某穴,而鲁氏书中则郑重指出“孕妇也禁用针灸”,肯定了孕妇一律禁用。如今证明,不少有习惯性流产史或某些患者,确有在针灸之后,造成流产、早产、堕胎后果者,不可不引以为戒,足见鲁氏所说言而有据。

    三、临床应用与学术影响

      鲁氏集中医管理学者与针灸学者于一身,执掌我国针灸帅旗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对针灸贡献甚大。从20世纪40年代大面积传播推广针灸治病,到50年代后为创建科研机构、大学、国内外学术组织等而呕心沥血,对拯救与弘扬针灸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针灸学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他提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针灸之路,这一正确的方向路线,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提示发展针灸不仅只有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条老路,还有条以西医学为指导的新路。50多年的实践证明,走鲁氏这条新路,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硕果累累,前景喜人,说明它是一 条实现针灸国际化、科学化、现代化的金光大道和必由之路。它有利于针灸与国际接轨而融人世界医学,有利于针灸大踏步走向全球,有利于针灸医学长足进展。

      鲁氏能正视传统针灸学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实,坚持去粗存精、批判地接受原则,摒弃全盘接受与全盘否定偏见,是理性对待中医学遗产的典范。

      鲁氏既认真继承,又重务实创新。他的著作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思想,他遵循“实践是衡量真理标准”的这科学论断, 处处尊重事实, 依据事实,重实践,重临床,重疗效,同时又注重创新,注重发展,注重促进学科的进步与提高,推动着我国针灸医学的迅猛发展与繁荣。他的远大理想与科学发展观,对未来仍具重要的导向意义。

    【思考题】

      1.鲁之俊的学术思想有哪些

      2.鲁之俊的学术思想对针灸学术发展有什么影响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