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408|回复: 0

    [第5章 刺灸法各论] 【第七节 穴位埋线法】一、操作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4 15: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4-24 15:38 编辑


    第七节 穴位埋线法

      穴位埋线法是指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人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作用持久、适应证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病证。

    一、操作方法

    埋线用品

      包括皮肤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止血钳、镊子、各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羊肠线、套管针5-45或埋线针5- 46、皮肤缝合针、2%利多卡因、手术剪刀、无菌纱布及敷料等。

      套管针是内有针芯的管型埋线针具,由针管、衬芯、针座、衬芯座、保护套组成,针尖锋利,斜面刃口好。


    埋线方法

      1.套管针埋线法局部皮肤消毒后,取一段适当长度已消毒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放人套管针的前端,后接针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穴位,另手持针刺人穴位,达到所需的深度,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埋置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2.埋线针埋线法局部皮肤消毒后,以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一手镊取lcm左右已消毒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将线中央置于麻醉点上,另一手持埋线针,缺口向下压线,以15°~ 45°角刺人皮下,将线推人。也可将线套在埋线针尖后的缺口上,两端用止血钳夹住,一手持针,另一手持钳,切口向下,以15°~45°角将针刺人皮下5-47。缝线完全被置人皮下后,再适当进针0.5cm,然后退针,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创口3~5天。


      3.医用缝合针埋线法在穴位两侧1~2cm处,用碘伏做进针点标记。皮肤消毒并做局部麻醉后,用持针器夹住带有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皮肤缝合针,从一侧局麻点刺人, 穿过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从对侧局麻点穿出,捏起两针孔之间的皮肤并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轻揉局部,使线头完全进入皮下。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创口3~5天。

    选穴与疗程

      一般根据针灸治疗的处方原则辨证选穴, 取穴宜少而精,每次埋线1 ~ 3穴为宜, 多取背、腰及腹等肌肉比较丰厚部位的穴位。在同穴位做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部位。每2~4周埋线1次,3~5次为1个疗程。

    术后反应及处理

      1.正常反应无菌性炎症反应,般无需处理。少数反应较重的病例,埋线处有少量渗出液,亦属正常,可不做处理。若渗液较多,可用75%乙醇棉球擦拭,覆盖无菌纱布。少数患者可于埋线后4~ 24小时内体温轻度上升(38C左右,但无感染征象,一般 无需处理,持续2~4日后可恢复正常。

      2.异常反应治疗时 无菌操作不严,或治疗后伤口保护不好,易致感染。一般 在治疗后3~4日出现埋线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发热,应予局部热敷或抗感染处理。个别患者对外科缝线过敏,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甚至出现脂肪液化、外科缝线溢出等反应,应予抗过敏处理。埋线过程中若损伤神经,可出现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群瘫痪或感觉异常,应及时抽出外科缝线,并子适当处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