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留置时这些状况你遇到过吗?又是如何处理呢?看看下面的内容......
静脉留置针由针芯、外套管、针座组成, 穿刺成功后将针芯撤出,软管留在血管中内,主要用于短期静脉输液,具有保护血管、减少患者反复穿刺、便于随时用药等优点,在临床使广泛使用。
对于儿童患者,首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已是行业共识,但不规范使用的现象仍随处可见。针对近段时间科室质控中出现的问题,大家进行了探讨并制定出了应对办法。特分享出来,供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问题1:穿刺点出血
小王是科室质控员兼静疗小组成员,她针对近一段时间科室留置针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偏高这一问题和大家进行了交流。据她观察,当天留置就出血的占穿刺数量的2%,第二天出血的占5%,她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1、穿刺时消毒范围不够,消毒液未充分待干,贴膜粘贴不牢固。
2、未充分塑形,导管固定不牢固,在血管内移行,摩擦血管壁造成出血。
3、患儿活动度过大。
4、留置针塑料软管质地较硬。
5、送管时将软管全部送入,接头部位与穿刺点反复摩擦。
穿刺点出血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可引起患儿及家属恐慌,引发感染,缩短使用时间,增加病人费用。
小王的意见大家基本赞同,但有人对送管时将软管全部送入持有异议。
小王解释:目前知识更新太快,大家应不断学习,工作中,不是以经验为标准,而要运用证据来解决问题。
关于不完全置入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有学者经过研究证实的。杨洁等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的应用》一文中提出该观点。
理由 :皮肤外留置一段软管能减少尾端根部对针眼反复摩擦,减少致痛物质释放,从而减少患儿穿刺部位疼痛、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小王本人在工作中经过不断摸索,证明该方法确实可减少穿刺点出血。
通过查阅文献,大家一致认为,减少穿刺点出血,应做好以下几点:
应 对
1. 穿刺前应重视消毒工作,消毒面积常规应大于8cm,但鉴于厂家不同,大家在消毒时应大于贴膜面积。
2. 待消毒液充分干燥后进针,避免将消毒液带入血管。
3. 送管时将软管外露2mm。
4. 穿刺成功后抚平贴膜,无张力粘贴。
5. 充分塑形。
问题2:冲封管
图片中患儿输液已经结束,护士也进行了封管,可为什么还会有该现象发生呢?
第一张图片系冲管时未充分冲洗干净,第二张图片中仅仅冲洗一个接头,封管后另一个接头内残留的药液回流至管腔。
欲解释这种现象,先来看看留置针的结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留置针根据是否有封管夹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手术室等一些特殊科室用开放式留置针较多,大多数临床科室都使用密闭式留置针。《静疗规范》指出给药前后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
密闭式留置针因具有两个接头,输液结束如果仅对一个接头进行冲管,另一个接头可有一部分残留药物。
对特殊药物(如脂肪乳),仅按常规冲管量很难完全冲洗管腔内残留的药液,对于该药应用大于20ml的量冲洗导管。
应 对
2016INS指南规定每次输液之前,作为评估导管功能和预防并发症的一个步骤,应该冲洗和抽吸血管通路装置。
每次输液后,应冲洗血管通路装置,以便将输入的药物从导管腔内清除,降低不相容药物之间接触的风险。
建议最小量为导管系统内部容积的2倍(例如导管加附加装置),更大容积(如对外周血管通路VAD装置为5毫升,中心血管通路装置CVAD为10毫升)可以从腔内内移除更多纤维蛋白沉药物沉淀和其他碎片。
选择冲管容积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导管的类型和大小、患者的年龄、输液治疗的类型,血液成分、肠外营养影剂和其它粘稠溶液的输注可能需要更大的冲洗量。
图片中输液所用的药物为脂肪乳,冲管时应使用更多的冲管液,且两个接头均应冲洗。当然,对于严格限制液体量的新生儿,早产儿,护理人员应和医生团队全面评估,综合分析。
问题3:封管后回血
临床工作中经常可看到明明封了管,可仍有回血,如下图:
原因:1、未正压封管。2、封管后患儿过度用力
应 对
1、输液结束应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封管量等于血管通路装置和附加装置的内部容积加20%。正压接头在分离的一瞬间产生正压,非正压接头在分离时产生回血。因此,输液结束时应根据所用输液接头的类型,运用正确的手法夹闭封管夹。正压接头封管后先分离后夹闭,非正压接头先夹闭,再分离。肝素帽先夹闭后分离。开放式留置针+非正压接头需带液拔针。
2、封管夹靠近穿刺点。夹闭封管夹时,单手夹闭。指板夹不宜用双手前后夹闭,可在夹闭时产生负压,造成回血。
3、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宣教,穿刺侧肢体勿过度用力,不剧烈活动,衣物应松紧适宜,睡眠时不压迫穿刺侧肢体。
正压接头在封管时未充分弹出
输液接头可分为无针接头,有针接头。无针接头包括正压接头和非正压接头,有针接头指的是肝素帽。
正压接头由密封圈、活塞、外壳、弹簧、螺旋接头等组成,静脉输液结束冲封管后拔出输液连接时,接头内可产生正压,迫使液体迅速向静脉内冲洗,使静脉血离开穿刺针,从而减少了血液回流,降低了堵管率,并避免了针头、肝素帽和抗凝剂的使用 。
当留置针内压力增高时,接头内正压又可将留置导管内的液体前推,防止血液回流,减少堵管的发生。
应 对
正压接头操作简单,无需针头,无需抗凝剂,接口适配度高,支持快速输液,在无任何连接件与之连接的情况下可呈封闭状态能保持无菌状态,因此,护理工作中要正确使用。
输液时严格无菌操作,用注射器抽取3~5ml生理盐水,去掉针头部分,无针状态下与正压输液接头相连,排出留置针内气体,备好透明敷贴,选择血管,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部分,透明敷贴妥善固定,取下注射器,将输液器乳头端顶入正压接头,顺时针旋转拧紧。
输液结束,封管后将注射器乳头与正压输液接头逆时针旋转,分离即可,无需夹闭留置针封管夹。
再次输液时消毒正压接头即可。
问题5:固定不规范
质控小组成员小王说:"虽然经过多次培训,可目前关于留置针的固定仍有不规范的地方,下面的图片是大家看那里不妥?"
大家看后共指出以下几点:
1、标识贴被胶布覆盖。
2、封管夹位置不妥。
3、未使用高举平台法。
4、贴膜未充分塑形,未做到有效固定,可造成脱管。
5、贴膜粘贴不牢,卷边松动,导管在血管内活动,摩擦造成穿刺点渗血,影响留置针的使用,可造成非计划拔管。
应 对
正确固定留置针,要点:
1、放平,单手持膜、敷贴中央对准穿刺点。
2、塑形,将导管突出部捏起塑形,使贴膜牢固贴于导管上。
3、压紧,从中间向两边抚平,撕去边框。
4、延长管U型固定,头端高举平台法固定,接头高于穿刺点。
成功穿刺,安全留置,减少并发症是静脉输液的终极目标,静脉留置针目前虽说应用广泛,操作也相对简单,但若不注意细节,还是问题多多。
因此,工作中,一定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操作中严格遵循相关操作流程,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凌云,马李智,赵俊英,等.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 2014,4(6):110-112.
[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J] .中国护理管理,2014 ,14(1):1-3.
[3] 李严严.可来福接头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8):990-992.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696022030501806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