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810|回复: 0

    [第7章 针灸治疗各论] 【第二节妇儿科病证】小儿食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9 16: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儿食积

      小儿食积是指小儿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为主症的病证。其发生常与素体虚弱、饮食不节、喂养不当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脾胃。基本病机是脾胃运化失调,气机升降失常。

      西医学中,小儿食积多见于胃肠消化不良等疾病中。

    辨证

      主症  不思饮食, 胃脘胀满或疼痛,呕吐酸馊乳食,大便酸臭,或溏薄或秘结。

      兼见腹痛胀满拒按,烦躁多啼,夜卧不安,小便短黄如米泔,低热,手足心热,舌红,苔白厚或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为乳食内积面色萎黄,形体较瘦,困倦乏力,夜卧不安,腹满喜按,大便稀溏,夹有乳食残渣,唇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为脾胃虚弱。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以胃、大肠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上巨虚

      配  乳食内积配梁门、 建里脾胃虚弱配脾俞、胃俞。呕吐配内关。

      方义  本病为胃肠运化失常, 故取胃之募穴中院、大肠之募穴天枢,以疏通脘腹部气机,为局部选穴胃之下合穴足三里与大肠之下合穴上巨虚相配,属于远端选穴,可调理胃肠。

      操作  常规针刺。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胃、脾、大肠、神门。毫针刺法,或压丸法。

      (2)皮肤针法脾俞、 胃俞、三焦俞、华佗夹脊穴、足三里、四缝。皮肤针轻叩,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疗程。

      (3)捏脊法沿患儿背部脊柱 及其两侧由下而上用拇指、食指捏起皮肤,一 -捏一放,交替向上,3~5遍,每日1次。

    按语

      1.针灸对本病治疗效果良好。

      2.饮食调节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环节,故小儿饮食须定时定量,应选择新鲜、清洁、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不宜过饱过饥、偏食,勿过食肥甘油腻、生冷。要掌握小儿的饮食规律,随小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加与小儿生长相适应的食物。

    疳证

      疳证是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腹部膨隆、精神萎靡为主症的病证。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一般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其发生常与喂养不当、病后失调、禀赋不足、感染虫疾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主要在脾、胃,可涉及心、肝、肺、肾。基本病机是脾胃受损,气血津液亏耗。

      西医学中,疳证多见于小儿严重营养不良、佝偻病以及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病等。

    辨证

      主症  精神疲惫, 形体贏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或干枯。

      兼见大便干稀不调,性急易怒,不思饮食,唇舌色淡,脉细无力,为疳气脾胃失和);食欲不振或嗜食无度或喜食异物,肚腹鼓胀,甚则青筋暴露,时有腹痛,睡中磨牙,舌淡,脉细弦,为疳积脾胃虚损或虫毒为患);若形体极度消瘦,皮肤干瘪,大肉已脱,毛发干枯,啼哭无力,腹凹如舟,舌淡嫩,菩少,脉细弱,为干疳重症疳积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健脾益胃, 化滞消疳。以胃之募穴、下合穴为主。

      主穴  中脘  足三里  四缝

      配穴  疳气配太冲、章门、胃俞疳积配天枢、下脘、三阴交干疳配神阙、气海、膏育。大便下虫配百虫窝。

      方义  脾胃乃后天之本,若脾胃功能旺盛,则生化之源可复。胃之募穴、腑之会穴中脘,可和胃理肠,足阳明合穴、胃之下合穴足三里扶土而补中气四缝为奇穴,是治疗疳积的经验穴。

      操作  四缝用三棱针点刺, 出针后轻轻挤出液体,并用无菌干棉球擦干。一 般采取速刺不留针。

    2.其他治疗

      (1)捏脊法沿患儿背部脊柱及 其两侧由下而上用拇指、食指捏起皮肤, 一捏一放,交替向上,3~5遍,每日1次。

      (2)皮肤针法脾俞、胃俞、夹脊穴7~ 12胸椎,从上到下轻轻叩刺,至局部潮红为度。

      (3)割治法取鱼际部位,局部麻醉后,纵切约0.4cm, 取出脂肪0.3g左右,然后进行外科包扎。

    按语

      1.针刺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因其他疾病如肠寄生虫病等引起的,要根治原发病。

      2.提倡母乳喂养,乳食须定时定量,不宜过饱,勿过食肥甘油腻、生冷。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