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针法临床应用
(一)辅助诊断作用
常人的白睛上可见隐约纵横交错的脉络,尤其是儿童的白睛,如无大病重病,白睛青白洁净,无异常脉络。若有疾病发生,可从眼白睛上显露,且一经出现,其残痕难消除。主要是白睛中与相关脏腑对应区域中的脉络发生形、色改变,如脉络怒张、延伸、离断;颜色鲜红、紫红或红中带黑等。
检查主要借助望诊观察法。医师双手常规消毒后,嘱患者放松,用拇、示两指分开,露出白睛,令病人眼球转向鼻侧,则可由2区看到6区,病人眼球转向外眦侧,可由6区转看到2区。先观察左眼,后观察右眼。
(二)治疗作用
1.适应范围
(1)各种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偏瘫等。
(2)各种疼痛性病症,如偏头痛、腰腿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扭伤、胆囊炎、痛经等。
(3) 各种炎症性病症,如面神经炎等。
(4)功能紊乱性病症,如高血压、心律不齐、胃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
(5)其他,如面肌痉挛、阳痿及遗精等。
2.处方选穴原则
(1)循经取穴:即确诊病属于哪一 经,即取哪一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几个经区。(2)看眼取穴:观眼,哪个经区络脉的形状、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 经区穴。
(3)病位取穴:按上、中、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在哪里即针所属上、中、下哪个区。
3.处方示例
(1)中风偏瘫:上焦区,下焦区。
(2)高血压:肝区(双)。
(3)心律不齐:心区(双)。
(4)胸痛:上焦区,心区。
(5)膈肌痉挛:中焦区。
(6)头痛:上焦区。
(7)三叉神经痛:上焦区。
(8)胃痉挛;中焦区。
(9)面肌痉挛:上焦区,脾区。
( 10)面神经麻痹;上焦区。
4.注意事项
( 1)眼针法留针不宜过久。
(2)病势垂危及精神错乱、气血虚脱已见绝脉者禁用。
(3)震颤不止,躁动不安,眼睑肥厚(俗名内眼胞)患者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