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操作方法
(一)选穴处方
可根据针灸治疗处方原则取穴。一般选取肌肉比较丰厚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选穴宜少而精,以1~2个腧穴为宜,最多不超过4个腧穴。
临床常结合经络、经穴触诊法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常在背腰部的背俞穴、胸腹部的募穴和四肢部的某些特定穴寻找。在压痛等阳性反应点进行穴位注射,往往效果较好。
(二)操作
1.选择注射器及针头 根据所选穴位或部位、用药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抽吸相应剂量药液,排出注射器筒内空气,备用。
2.进针 进针前先揣穴, 用手指按压、揣摸或循切的方式探索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将针头迅速刺人患者穴位处皮肤。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针下有得气感后,回抽一下,若回抽无血,即可将药推人,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3.推药 一般使用中等速度推入药物。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物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用强刺激,将药物快速推人。如果注射药物较多时,可以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渐退后至浅层,边退针边推药,或将注射器变换不同的方向进行穴位注射。
4.出针注射后缓慢出针,并用无菌棉签或无菌棉球压迫1心2分钟。
(三)针刺角度及深度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决定针刺角度和注射的深浅。头面及四肢远端等皮肉浅薄处的穴位多浅刺,而腰部和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的穴位可深刺。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形成“皮丘”;腰肌劳损的部位多较深,故宜适当深刺注射。
(四)药物剂量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药物的性质和浓度。 不同部位每穴每次常规注射量:耳穴0.1心0.2mL,头面部穴位0.1 ~ 0.5mL,腹背及四肢部穴位1 ~ 2mL,腰臀部2心5mL。
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液、生理盐水等用量可较大,如5%~ 10%葡萄糖每次可注射10 ~ 20mL;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和特异性药物(如抗生素、激素、阿托品等)般用量较小,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的1/10≈1/3。
(五)疗程
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治疗后反应强烈者也可以间隔2 ~ 3日注射1次。所选腧穴可分组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 7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