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技术是遵循《黄帝内经·素问》关于"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的古训,结合现代局部解剖和层次解剖知识,采用各种带刃针具进行刺激、切割、分离等的临床操作。本技术可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止痛除痹的治疗目的,主要用于下述疾病的治疗:1.各种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2.部分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等。3.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慢性积累性损伤、肌紧张、损伤后遗症。4.某些脊柱相关性内脏疾病。
由轻到重触诊病变部位,确定痛点的部位及层次,用指甲压痕或染色剂标记。
用碘伏作局部皮肤消毒,铺无菌孔巾。
以皮肤标记的痛点为中心,0.25%利多卡因2毫升局部逐层浸润麻醉。
术者带无菌橡皮手套,左手拇指指端垂直按压进针点,右手持针点刺进入皮肤,穿过皮肤时针下有种空虚感,是进入脂肪层的感觉,再缓慢刺入出现第二个抵抗感时,针尖达到筋膜表面,再用力点刺即突破筋膜进入肌肉。
根据治疗需要,用针刀在不同的解剖层次进行点刺、切割、剥离。如在筋膜层减张可用针刀在筋膜表面散在点刺3~5针。作条索状粘连松解可沿纵轴方向连续进行线性切割。
完成治疗操作后,拔出针刀的同时,用无菌敷料覆盖针孔,术者拇指端垂直按压1~2分钟,用无菌敷料或无菌纱布封闭针孔48小时。
患者有急性损伤或慢性积累性劳损史,头多向一侧偏歪或反复落枕,颈部活动受限,颈背部疼痛,酸胀、发僵,头颈部活动时有弹响声或钙化组织摩擦音,晨起不适感较重,颈枕部肌肉筋膜韧带附着点处,多有压痛及条索状物,X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小、变直或反张,项韧带可有钙化,椎体呈增生性改变。
舒筋活络,通痹止痛。针刀松解增生、肥厚、变性、粘连的软组织。
患者长期低头,有急性损伤史或慢性劳损史。肩胛提肌在颈2至颈3横突的起点或肩胛骨止点处疼痛,肩胛提肌紧张,以上部位可有压痛点。尤以肩胛骨内上角压痛显著。上肢后伸,并将肩胛上提或内旋,引起疼痛加剧,或不能完成此动作。颈、肩胛骨X线片可排除骨性异常。
本病患者40岁以上女性多见。多无外伤史(有外伤史者多为肩部肌肉陈旧性损伤)。肩部疼痛,一般时间较长,且为渐进性。肩部活动时,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肩部外展、后伸时最为明显。梳头试验阳性。X线片示检查有时可见骨质疏松,冈上肌腱钙化或大结节处有高密度影。
舒筋活络,通痹止痛。对肩关节周围痛点进行减张止痛,对局部形成的条索、结节样结缔组织增生粘连进行松解。
此处仅介绍腰痛病中的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有外伤或劳损史。腰痛或向臀部放散,弯腰后直起困难,不能久坐、久立,严重时行走困难。在第3腰椎横突尖部单侧或双侧有敏感局限性的压痛点,位置固定不移,且可触到较长的横突。弯腰试验阳性。
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针刀松解第3腰椎横突尖部的高应力纤维,使第3腰椎横突末端力学平衡得到恢复。
大多数患者有腰部扭伤史或受风寒史。主要表现为患侧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疼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而且疼痛常常是持续发生的,很少有间断发生。一般疼痛的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确的界限。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并可向大腿后侧放散,但常不超过膝关节。患侧臀部可有麻木感,但无下肢麻木。患者常述起坐困难,弯腰时疼痛加重。多数病人可以检查到固定的压痛点,一般在髂嵴中点及其下方压痛,按压时可有胀痛或麻木感,并向同侧大腿后方放射,一般放射痛不超过膝关节。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但有10%的患者可出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腱反射正常。
理筋减张,活络止痛。可先行常规的手法、针灸、理疗或封闭治疗,如效果欠佳,对臀上皮神经穿行的骨筋膜鞘采取减少张力为主,分离粘连为辅的针刀微创松解术。
臀中皮神经为感觉神经,支配臀内侧皮肤,故卡压后只引起臀内侧部疼痛或骶部疼痛,不会出现运动障碍。起病过程缓慢,多无明显诱因。患者主诉为腰骶部酸痛,遇寒加重,得热则缓。反复发作,病势缠绵。疼痛没有明确的定位,常以风湿病,腰背筋膜纤维质炎或臀肌劳损的诊断对症治疗。触诊可在骶髂关节中点外缘扪及结节或条索状包块。局部软组织张力明显高于对侧,压痛明显,有时向髂后上棘和坐骨结节方向放射。
理筋减张,活络止痛。可先行常规的手法或局部贴敷治疗,如效果欠佳,对臀中皮神经穿行的臀筋膜采取减少张力针刀微创松解术。
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一般都有典型的膝半蹲位受伤或反复劳损史。髌骨周围压痛,髌骨活动度小,股四头肌萎缩,屈伸受限,伸膝抗阻力试验阳性,单足半蹲试验阳性,髌骨研磨试验阳性,叩髌试验阳性。少数患者可有关节积液,浮髌试验阳性。脂肪垫增生肥厚而伴压痛、挤压痛及膝过伸痛。X线片示膝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及囊样变或关节内有游离体,关节边缘增生、胫骨平台内外髁及髁间嵴增生明显。
舒筋通络,活血导滞。对髌骨周围软组织痛点及肌腱附着点处的增生肥厚部位松解减张,恢复膝关节的动态稳定。
本病的突出特征是膝关节前部疼痛或深部酸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膝近伸直时疼痛最剧,膝稍屈曲痛即缓解。有时膝痛可向后放射至腘窝。检查可见髌韧带两旁均肿胀。发作期皮温稍升高。股四头肌轻度萎缩。髌下脂肪垫肥厚,压痛。过伸试验阳性(病人平卧,膝关节伸直平放,医生一手握伤肢踝部,另一手按压膝部,使膝关节过伸,髌下脂肪处有疼痛)。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舒筋通络,减张止痛。对髌腱两侧软组织痛点及肌腱附着点处的增生肥厚部位松解减张,恢复髌腱两侧脂肪垫的正常张力。常规手法或药物疗法效果欠佳时可选用针刀治疗。
枕后腱弓紧张,刺激或压迫枕大、小神经及枕动脉,引起偏头痛,疼痛可涉及头顶及颞部,呈持续性钝痛,后枕部胀痛明显,枕骨粗隆与乳突间下2cm范围处浅压痛。
眩晕为主症,可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头痛、颈痛等症状。颈左右转动明显受限、斜颈多以棘突偏向的一侧为主,病程长者可仅表现为患侧活动度减少,但不一定有明显疼痛。触诊第1颈椎侧块左右不对称,第2颈椎棘突偏歪,棘突旁压痛;第2~6颈椎关节左右不对称,第3~7颈椎棘突偏歪,棘突旁压痛,提肩胛肌肌腱(肩胛骨内上角处)有摩擦音,上位颈椎横突后缘有硬结。影像学检查支持颈椎病改变。
平肝潜阳,滋阴益肾,宁心解眩。手法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针刀可松解局部肥厚紧张痉挛的软组织。
1.施术部位或全身有感染、发热。2.施术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或脏器等难以避开。3.出血、凝血功能异常。4.有严重内脏病发作期患者。5.体质极度虚弱等患者应慎用。
1.医生必须掌握局部解剖和针刀技术要领。2.施术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或脏器等难以避开不得施术。
声明:内容来源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微 信 咨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