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856|回复: 1

    针灸治疗疾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6 08: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针灸急病
    1.偏头痛
    ⑴治法:疏泄肝胆,经络止痛。
    以足厥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⑵取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
    ⑶操作当发作时要以远端穴为主,并先刺,行较强刺激的泻法。诸穴均用泻法。
    2.落枕
    ⑴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⑵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⑶取穴:风寒袭络→风池,合谷
    气血瘀滞→内关及局部阿是穴
    肩痛→肩髎,外关
    背痛→天宗
    ⑷操作毫针泻法。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炙或点刺出血。
    3.中风
    ◆中经络
    ⑴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⑵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⑶取穴:肝阳暴亢→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
    阴虚风动→太溪,风池
    口角歪斜→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
    头晕→风池,完骨,天柱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便秘→水道,归来,丰隆,支沟
    复视→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
    ⑷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余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中脏腑
    ⑴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⑵主穴:内关,水沟
    ⑶取穴: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
    脱证→关元,气海,神阙
    ⑷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4.哮喘
    ◆实证
    ⑴治法:祛邪肃肺,化痰平喘。
    以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⑵主穴: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
    ⑶取穴:风寒→风门
    风热→大椎,曲池
    痰热→丰隆
    喘甚→天突
    ⑷操作毫针泻法。风寒者可合用灸法,定喘穴刺络拔罐。
    ◆虚证
    ⑴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以相应背俞穴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⑵主穴: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
    ⑶取穴:肺气虚→气海
    肾气虚→阴谷,关元
    ⑷操作:定喘用刺络拔罐,余穴用毫针补法。可酌用灸法或拔火罐。
    5.呕吐
    ⑴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呕。
    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
    ⑵主穴:内关,足三里,中脘
    ⑶取穴:寒吐→上脘,胃俞
    热吐→合谷,并可用金津、玉液点刺出血
    食滞→梁门,天枢
    痰饮→膻中,丰隆
    肝气犯胃→阳陵泉,太冲
    脾胃虚寒→脾俞,胃俞
    腹胀→天枢
    肠鸣→脾俞,大肠俞
    泛酸干呕→公孙
    ⑷操作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内关、中脘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虚寒者,可加用艾灸。呕吐发作时,可在内关穴行强刺激并持续运针1~3分钟。
    6.泄泻
    ⑴治法:除湿导滞,通调腑气。
    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⑵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⑶取穴:寒湿→神厥
    湿热→内庭
    食滞→中脘
    ⑷操作毫针泻法。神阙用隔姜灸法。
    7.痛经
    ◆实证
    ⑴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
    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⑵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
    ⑶取穴:寒凝→归来,地机
    气滞→太冲
    腹胀→天枢,气海
    胁痛→阳陵泉,光明
    胸闷→内关
    ⑷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虚证
    ⑴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⑵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⑶取穴:气血亏虚→脾俞,胃俞
    肝肾不足→太溪,肝俞,肾俞
    头晕耳鸣→悬钟
    ⑷操作: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
    8.扭伤
    ⑴治法:祛瘀消肿,舒筋通络
    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⑵主穴:腰部:阿是穴,肾俞,腰痛穴,委中
    踝部:阿是穴,申脉,丘墟,解溪
    膝部:阿是穴,膝眼,膝阳关,梁丘
    肩部: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
    肘部:阿是穴,曲池,小海,天井
    腕部:阿是穴,阳溪,阳池,阳谷
    髋部:阿是穴,环跳,秩边,承扶
    ⑶操作诸穴均针,用泻法;陈旧性损伤可用灸法。
    9.牙痛
    ⑴治法:祛风泻火,通络止痛。
    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⑵主穴:合谷,颊车,下关
    ⑶取穴:风火牙痛→外关,风池
    胃火牙痛→内庭,二间
    阴虚牙痛→太溪、行间
    ⑷操作主穴用泻法,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合谷持续行针1~3分钟。配穴太溪用补法,行间用泻法,余穴均用泻法。
    10.晕厥
    ⑴治法:苏厥醒神。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
    ⑵主穴: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⑶取穴:虚证→气海,关元,百会
    实证→合谷,太冲
    ⑷操作足三里用补法;水沟、中冲用泻法;涌泉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海、关元、百会用灸法。
    11.虚脱
    ⑴治法:回阳固脱,苏厥救逆。
    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
    ⑵主穴:素髎,水沟,内关
    ⑶取穴:神志昏迷→中冲,涌泉
    肢冷脉微→关元,神阙,百会
    ⑷操作素髎、水沟用泻法;内关用补法。配穴中冲、涌泉用点刺法,关元、神阙、百会用灸法。
    12.高热
    ⑴治法:清泻热邪。
    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
    ⑵主穴: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⑶取穴:风热→鱼际,外关
    肺热→尺泽
    气分热盛→内庭
    热入营血者→内关、血海
    抽搐→太冲
    神昏→水沟,内关
    ⑷操作:毫针泻法。大椎刺络拔罐放血,十宣、井穴点刺出血。
    13.抽搐
    ⑴治法:醒脑开窍,息风止痉。
    以督脉及手足厥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⑵主穴:水沟,内关,合谷,太冲
    ⑶取穴:发热→大椎,曲池
    神昏→十宣,涌泉
    痰盛→阴陵泉,丰隆
    血虚→血海,足三里
    ⑷操作:毫针泻法
    14.心绞痛
    ⑴治法:通阳行气,活血止痛。
    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⑵主穴:内关,阴郄,膻中
    ⑶取穴:气滞血瘀→血海,太冲
    ⑷操作:毫针泻法
    15.胆绞痛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⑴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以足少阳经穴及相应俞募穴为主
    ⑵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胆俞,肝俞,日月,期门
    ⑶取穴呕吐→内关,足三里
    黄疸→至阳
    发热→曲池,大椎
    ⑷操作:毫针泻法
    胆道蛔虫症
    ⑴治法:解痉利胆,驱蛔止痛。
    以足少阳、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⑵主穴:胆囊穴,阳陵泉,迎香,四白,鸠尾,日月
    ⑶取穴:呕吐→内关,足三里
    ⑷操作:毫针泻法。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每次留针1~2小时。
    16.肾绞痛
    ⑴治法: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以相应背俞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⑵主穴: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⑶取穴:血尿→血海,太冲
    湿热重者→委阳,合谷
    ⑷操作:毫针泻法


    原文地址:https://learning.snssdk.com/toutiao/v1/item_info/?item_id=6599764687934456328&app_name=news_article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6 08: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