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机体内脂质代谢紊乱的反应,是脂质在体内吸收、合成与转化、代谢、排泄失去了动态平衡的结果。属中医“痰湿”、“血瘀”范畴。
【病因病理】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以及某些环境因素如饮食过度、缺少运动、肥胖等引起。 也可继发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由脾虚失运,痰瘀阻络所致,脾失运化,水谷不化精微而生痰浊,气血运化不畅而生瘀血,痰瘀相结,瘀积管壁而成。
【临床表现】
原发性者见于儿童,继发性者多在20岁后发病,多数人无症状仅于体检时发现,也可早年发生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中风,周围血管病,常伴有肥胖等症。辅助检查:血脂,血浆总胆固醇<5.2mmol/L是理想水平;5.2-6.2mmol/L为临界;>或=6.2mmol/l为过高,血浆甘油三酯<1.7mmol/L为理想;1.7~2.3mmol/L为临界;>2.3mmol/L为过高。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双丰隆穴、双脾俞穴。
[方法] 用穴位常规消毒后皮下局部麻解,将1号丰肠线(约1.5cm)装入一次性埋线针前端,在局麻处向上斜刺约1.2~1.5cm,捻转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外敷无菌敷料,胶布固定,2周治疗1次。
方二:注线法
[取穴] 足三里(双)、中脘、丰隆(双)。
[方法] 皮肤常规消毒,取备好0/1号羊肠线1cm,装入腰穿针尖部,采用注线法将羊肠线埋藏在穴位内,贴创可贴3日即可。5日内勿洗澡,15日治疗1次,3个月共治疗6次为1个疗程。
方三:注线法
[取穴] 足三里(双)、丰隆(双)、中脘、梁门(双)、天枢(双)、曲池(双),腹结(双)、上巨虚(双)。
[方法] 常规消毒,将0号羊肠线1cm放入针头内,以针芯推动肠线,垂直进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缓缓边推针芯边退针管,把羊肠线留在穴位内,足三里、梁门、天枢、丰隆、曲池,腹结、上巨虚用提插泻法,中脘用提插平补平泻法。出针后胶布固定即可。主治肥胖型高脂血症。
方四:注线法
[取穴] 天枢、气海、梁门、大横、中脘 、三阴交 、阴陵泉、血海、曲池.合谷.牌虚湿盛者加丰隆,公孙,关元:胃执亢感者加曲池、合谷。
脾虚湿盛者加丰隆、公孙、关元。
胃热亢盛者加曲池、支沟。
肝气郁结者加太冲。
冲任不调者加关元、肝俞、肾俞。
[方法] 局部严格常规消毒,将制备好的肠线2cm放入穿刺针针管前端,刺入穴位,得气后,缓慢推针芯同时退针管,将线留在穴位,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感染,并用创可贴固定。每次选穴10个,15天治疗一次。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55岁。
发现血压升高6年,血脂增高1个月。1个月前在本院门诊查血清TC6.25mmol/L,TG 4.8mmol/L,LDL-C4.53mmol/L,经埋线治疗3次后,血压控制在120/80mmHg左右,血脂复查:LDL-C3.78mmol/L,TC5.35mmol/L,TG3.61mmol/L,HDL-C1.05mmol/L。
【处方精汇】
用注线法。
取穴:中脘、水分、天枢、大肠俞、梁丘、公孙。
配穴:脐上偏胖配梁门、下脘、大横。
脐下偏胖配石门、关元、大巨、归来。
气虚配足三里。
痰湿配丰隆。
胃热配曲池。
便秘配支沟。
方法:局部常规严格消毒,腹部皮下局部麻醉,将0号羊肠线1cm放入9号腰穿针,针尖从局麻针口向下与皮肤成30-40度角进针于皮下1.5cm左右,缓缓推入羊肠线。四肢穴位取3/0号羊肠线快速进针约皮下0.5寸后缓缓推入羊肠线,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每周埋线1次。主治肥胖型高脂血症。
【按语】
有研究表明,埋线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有效改善肥胖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浆脂质代谢紊乱状况,调节血脂水平发生良性变化,降脂减肥结果满意。其中TC,TG,LDL-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在埋线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月经失调明显好转,有的恢复了正常;有的患者胃脘部不适明显好转;有的膝关节疼痛消失。因此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不仅仅是对症治疗,它可以对人体脏腑气血经络进行全面的调整,增强机体的气化功能,因而在减肥的同时人体的其他一些疾病也得到了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