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133|回复: 0

    [内科]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肠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9 20: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慢性肠炎

            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学的“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范畴。

    病因病理

            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长期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度精神紧张,加以营养不良,都可成为慢性肠炎的诱因。也可继发于咀嚼障碍、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术后、肠道寄生虫病等疾患。

            本病原因可见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和肝气乘脾、瘀阻肠络等。其病位,本病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其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胃肝肾之气失司为本,胃肠功能失调为辅,致气血逆乱,脏腑失调,阴阳不和等病理变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走于大肠泄泻为其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样便。本病可由急性肠炎迁延或反复发作而来,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长期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度精神紧张,加以营养不良,都可成为慢性肠炎的诱因。

    治疗方法

    方一:割埋法、注线法
    [取穴]  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肝气乘脾证配阳陵泉、曲池;脾胃虚弱和肾阳虚衰证配足三里、承山。背俞穴取单穴或左或右)。
    [方法]  
            用割治埋线法:局部浸润局麻,用手术刀在背俞穴处,沿脊柱方向纵行切开皮肤0.3~0.5cm。用小号弯嘴止血钳向左右俩侧分离皮下组织,深达肌膜层约0.8~1.2cm。然后用止血钳直插穴位深部进行按摩数秒至1分钟,使病人有麻胀感时抽出止血钳,将2~3号羊肠线约1cm左右长,放入穴位深部,不需缝合切口,外敷消毒敷料,加压胶布固定。四肢部取双穴。疗程:每月(30天左右)埋线1次,为1个疗程。
            穿刺针埋线法:穴位处浸润局麻:将0~1号羊肠线0.3~0.5cm,穿入12~14号穿刺针前段的针管内,将穿刺针刺入穴位,边退针管边推针芯,使羊肠线埋置于穴位内。酒精棉球加压,胶布固定。每月埋线1次为1疗程。

    方二:

    [取穴]  大肠俞(双)、足三里(双)。
    [方法]  取直刺大肠俞穴时,针感能传到腹部较好,缓缓退针,同时推动针芯,将羊肠线留在穴位内。 足三里穴操作方法同上。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29岁。
            腹泻1年余。1年前因误食生冷致腹泻不止,一昼夜7~8次,经中西医治疗,稍有好转,未能痊愈。就诊时每日仍腹泻4~5次,精神萎靡,肌肉消瘦,面色苍白,舌无苔,质淡红。取方一对大肠俞行割治埋线法,足三里、承山行穿刺针埋线法2次,腹泻停止。调养2个月,恢复健康。

    处方精汇

    用穿线法加注线法
    取穴:天枢、大肠俞、脾俞、足三里。
    方法:先在腹部的背部行穿线法。在穴位上下各2cm处作消毒与局麻。用三角缝合针穿上1号羊肠线,左手捏住两局麻点之间的皮肤,针从一侧局麻点进针,穿过皮下组织,从另一局麻点穿出,剪去皮外两侧线体,将皮下线体埋入穴位。足三里则用注线针埋入线体。出针后针眼处用创可贴贴敷。每月治疗1次,6次为1疗程。

    按语

            本法是利用羊肠线对机体起到良性、持久性刺激和调节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操作简便,减少就诊次数,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学习,病人易于接受。对于病情重、病程长、证属肾阳虚衰型的患者,配合艾灸法灸背俞穴和足三里或中药温补肾阳,则能明显提高治愈率。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