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472|回复: 0

    [内科] 【神经系统疾病】面肌痉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31 14: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表现、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中医学称“筋惕肉瞤”。

    病因病理

            面肌痉挛多由正常的血管交叉压迫,如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椎神经动脉压迫,偶尔由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脑瘤等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所致。也有因特发性面神经瘫痪,导致神经脱髓鞘的病理改变而未能恢正常,仍存在部分时髄销脱尖,使面神经的电传导易受泛化所致,或面中发累及脑干内种经极团,形成类似癫痫病灶而产生面部肌肉的发作性抽动。

            中医学认为,该病多与风邪有关,病机初发以邪实为主,系风邪,痰湿或瘀血壅阻面部筋脉,宁致经脑失养遂致局部肌肉抽搐;后期以正虚为主,与血不足,筋脉失养,血虚生风,或肝肾阴虚,阳亢风动而发。

    临床表现

            本病早期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渐至同侧其他面肌,抽搐程度不等,可因疲劳、精神紧张、及谈话等因索诱发或症状加剧,痉挛症状为间歇性强直性,不能有意识地停止:痉挛不超越面神经支配区域。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阿是穴(面部最早出现痉挛或痉挛剧烈的部位,如不好区分,取阳白、太阳、四白、地仓)、双侧风池、对侧合谷、太冲、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  用注线法。对选穴位处皮肤用强力碘常规消毒,将已纳入羊肠线0.5~1cm的埋线针直刺或斜刺入穴位,产生针感后,一边向外拔埋线针,一边向内推针芯,把羊肠线植入穴位,拔出埋线针后,用干消毒棉尽量挤压出血,再次消毒,创可贴敷盖。2周埋线1次,共埋线3次。

    方二注线法
    [取穴]  第一组:承浆透地仓、地仓透迎香、四白透睛明、颧髎透下关。第二组:地仓透人中、四白透迎香、太阳透瞳子髎、阳白透鱼腰。同时取对侧合谷。并辨证选取背俞穴。
    [方法]  患者仰卧位。选择以上穴位,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用9号一次性埋线针,将2~0号医用可吸收线2~3cm放入埋线针前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 右手持针,透刺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体埋填在皮下组织或肌层内。出针后,针孔处敷医用胶贴。15日埋线1次,3~5次为1个疗程。

    方三注线法
    [取穴]  1)风池、颧、三阴交;2)完骨、太阳、阳陵泉;3)下关、合谷、太冲;4)四白、翳风、足三里。

    [方法]  每次选取1组穴位。常规消毒穴位局部皮肤后,取一段约1~2cm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穴位的皮肤,右手持针,剌入到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用创可贴敷盖。每3星期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

    方四针刺和注线法
    [取穴]  头面部可取:地仓透颊车、地仓透迎香、颊车透承浆,颊车透颧髎,颊车透下关、颧髎透四白,头临泣透鱼腰,瞳子髎透太阳、太阳透丝竹空等穴;四肢部可取:合谷透劳宫、内关透外关,行间透太冲,太冲透涌泉。
    [方法]  根据病情每次选取头面部穴位3~4对和上肢部、下肢部穴位各1对,先用针灸针常规针刺,运针时间约0.5分钟,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进行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2~3天,再行第二疗程,两疗程结束后,给予羊肠线原穴埋植。手术者左手持9号穿刺针,右手持止血钳,将310号羊肠线剪成0.3至0.6cm长,放进穿刺针内,在选定的穴位上消毒后埋植,根据解剖位置决定进针深浅,一次可埋植5~10个穴位,一个疗程20天。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39岁。
            半年前因同家人生气后出现右侧眼部周围肌肉跳动,时轻时重。近1月来右侧口唇开始抽搐,常因精神紧张加重,说话时右侧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牵引口角提肌抽搐,头晕,口苦,口干,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质红,苔薄干,脉弦细。诊断:面肌痉挛(阴虚阳亢)。埋线用方二,取穴:患侧地仓透人中,四白透迎香,太阳透瞳子髎,阳白透鱼腰,肝俞透肾俞,对侧合谷。一次埋线后当天患者自觉症状减轻,第二天面肌抽搐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

    例2杨某,男,13岁。
            自幼面肌抽动,龇牙挤眼,近年来时常挤眉弄眼,情绪紧张及兴奋时见面部肌肉明显抽动,给予神经营养剂治疗1年,效果不理想。用方四常规针剌内科疾病治疗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基本控制,而后改为羊肠线穴位埋植1~2次,2周后诸症基本消失,最后再埋植1次巩固疗效。

    处方精汇

    1.用注线法
            取患侧迎香、神庭、健侧合谷、双足三里,双神门、阿是穴(扳机点)。在距离所取穴位3~5cm处,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5/0号医用羊肠线2cm,用镊子将其穿入7号注射针头管中,以1.5寸针灸针为针芯,针尖朝穴位快速沿皮横刺进针,当针尖达所取穴位皮下后,用针体行扇状平扫及上提牵拉皮肤各3~5下,然后缓慢退针,埋入肠线,埋1次即为1个疗程,1周后行第2疗程,3个疗程结束治疗。

    2.用皮下针法加注线法
            取阿是穴,即局部痉挛跳动处。患者坐位,取1.5寸毫针3支为一簇,直刺浅刺入皮内,进针后松手使针体悬吊而不脱落,每穴3支针,根据痉挛跳动情况,取6~8个穴。留针1小时,每周治疗6次,2周为1个疗程。穴位埋线取穴:双侧合谷、太冲,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将2个0号可吸收性羊肠线1cm长,用一次性埋线针纳入羊肠线直接刺入穴位,一边向外拔埋线针,一边向内推针芯,把羊肠线植入穴位。2周埋线1次。

    按语

            本病疗程较长,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解释负面的情绪会影响病情的恢复以及介绍成功治愈的案例,缓解其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减少外界刺激,如电视、电脑、紫外线等;注意避免吹风,不要用冷水洗脸,防止感冒发生;要注意食辛辣刺激之物可加重病情,如烟酒、咖啡、浓茶、无鳞鱼等。 宜食用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等。也可以适量的增加一些维生素B族的摄入。

            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可配合热敷祛风方法: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肌痉挛外侧或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天2~3次;早晚自行对镜子做吹口哨、示齿、皱额、闭眼等动作,每个动作2~4个拍,每天2~3次。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