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876|回复: 4

    想要穴位埋线疗效好,不可不知这6个“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5 13: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 编 导 读
    “度”是反映事物质与量统一的哲学范畴,认识、把握事物的“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穴位埋线的操作也不例外。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如今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此疗法到底有哪几万何度需要把握呢?

    一、针具刺入的角度

    有人常为针具刺入皮肤的方向或与皮肤的角度的选择而苦恼。因为同样一种疾病,同样的治疗部位,在不同的医生撰写的专业著作中,给出的进针角度却不一样,哪种说法合适呢?很多人感到困惑,难以取舍。哪一种方法更好或更适合临床实际呢?能适合你的操作习惯、能适合患者的具体体位与具体病情的最简单、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最合适的。相同的解剖部位有病变,刺入的角度不同,要达到同一个位置,唯一不同的只有由皮肤刺入的位置(点)。穴位在体内,不在体表。患者体位不同,我们在皮肤上进针的部位也不同,但同一时间、同一患者,穴位在体内的位置是确定的。患者的体位不同,选的进针点不同,要刺达同样的位置,就要求进针的方向不同。穴位位置越深,倾斜30°、45°、60°、80°角的进针点所涵盖的面积就越大。如果说穴位是圆锥的尖,其底就是可以进针的范围。也就是说,倾斜度越大,底就越大。穴位在体内的某个部位,体表进针的点与体内变性软组织连线的方向就是针刺的方向,这条线与皮肤的角度就是针刺的角度。其角度大小,主要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特点和治疗要求而定。一般分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类。如头面部腧穴多用横刺,颈项、咽喉部腧穴多用斜刺,胸部正中线腧穴多用横刺,侧胸部腧穴多用斜刺,腹部腧穴多用直刺,腰背部腧穴多用斜刺或直刺,四肢部腧穴一般多用直刺。

    二、刺入过程的力度

    用多大力气进针及操作也是应该好好把握的。进皮肤是用慢刺还是快刺,本不是问题,但很多人因为不熟悉解剖,对埋线治疗没有抓住本质,机械模仿,进皮时先下压,使皮肤洼陷后刺入。患者常因为畏惧针具进皮时的疼痛,不愿意接受治疗。其实,适当的力度快速刺进皮肤,可以大大减轻针刃刺入时的疼痛感,这就需要医生要有很好的控针技能,掌握埋线操作技巧。针具刺入皮肤至浅筋膜层即可,既要有力度又要使寸劲儿。几乎可以不痛,也能保证安全。针刺到达病灶治疗时,有时需要用力切割摆动,此时医生要手如握虎地牢牢控制针体,将硬结、索条切开。有时为了准确刺达损伤的腱性组织部位,常需轻捏针柄,放松手指,小幅度轻提慢插,感受针感而获得疗效。

    三、针具刺入的深度

    针刺深度,是指针身刺入腧穴内的深浅度。针具应该刺多深?有人说浅刺安全有效,有人说深刺至骨才最合适。其实,针刺达有病变的位置才是最佳的治疗深度。病变部位可深可浅,皮下浅筋膜、深筋膜浅层、肌肉层、肌肉筋膜层、滑膜层、骨面、关节囊等均可产生病变,埋线治疗自然应该浅深适度。多数表浅而面积大的疼痛,病灶常在皮肤、浅筋膜与深筋膜浅层之间,有炎症或粘连、疤痕等病变,针刺达病灶,刺激、松解、剥离治疗,平刺法和通透穿刺法更为合适。有的患者肩背部疼痛,以酸痛、胀痛为主,静止时较重,活动后减轻,多是软组织损伤导致的内压增高,病灶在深筋膜之浅层或深层或肌肉外筋膜处,针刺治疗应刺达损伤的筋膜层,切开减压,使硬结松开即可,要深浅有度。

    针具应该刺多深?一般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标准在《腧穴学》中有具体论述,但在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以及不同的时令而灵活掌握。

    四、埋线治疗的强度

    埋线治疗的强度主要是指治疗量和治疗频率的适度把握,与患者的体质、承受能力、调节能力有关,着眼点在于患者的感受。是轻刺激还是重治疗,也是应该把握合适的强度的。体质弱者,治疗点要少,手法要轻,范围要小。病理变化不同,病程不同,治疗部位(如肌肉)的大小不同,治疗强度不一。不同的组织,使用的操作强度不一样,如骨骼、关节囊的神经末梢丰富,刺激时间要短(即快速通过),刺激量要小,减少患者治疗时的不适感;体质好者,治疗点可多,手法可重,范围可大,治疗间隔时间可短。如果没有把握好治疗的强度,可出现晕针或疗效不佳。第一次治疗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试探性治疗,判断合适的刺激量,尽量使患者在能忍受的情况下(良性刺激),得到有效的治疗。一次性治疗和分开几次治疗的疗效可能是不同的,可以灵活选用。

    五、针刃松解的程度

    针刃松解的程度,主要是指医生治疗时对松解程度的把握,跟医生对患者病灶范围与病变程度的把握有关,其着眼点在于医生的感受。治疗时切几下、摆几下,这就是松解的程度如何把握的问题。那么,是将变性组织松解彻底好?还是点到为止好?或是适度松解好?病灶很大,松解可能只是几个点,如整块肌肉压之均酸胀疼痛,只需切开变性增厚的筋膜减压,血液循环改善,诸多症状即可消除。以松为度,应该是最为准确的。大块结节疤痕,切的动作要多些,使紧硬变为松软。还要注意对病理改变的认识,痉挛者,刺激1~2下即可;挛缩者,以切割松解为主。这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模糊判断,与西医的精确判断形成鲜明对比。但是,模糊判断的准确率很高,是在经验与学识的基础上才可以作出的一种判断。针灸时的针感为酸、麻、胀,医生的手下是“如鱼吞钩”的感受,是通过患者的感觉和医生的感觉获得的。

    六、埋入线体的长度

    每个部位适用于多长、何种型号的羊肠线,由每位医者自行决定为宜。因为线似针,在针灸学中有长短粗细各种型号的针,有的医者喜用长粗针,有的喜用短细针。在埋线疗法中,有的埋线专家一直用4~5号粗线,有的长2cm,有的长达10cm甚至更长,用于各个部位,治疗百病。有的学者专用00号线治疗百病,而他们埋线治病的疗效,基本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虽然埋线治疗百病,选用羊肠线的型号随心所欲,但也有其一般规律和要求。头部(头皮部):多选用00至0号线,1~2cm长;面部:多选用0~1号,1~2cm长;鼻旁沟、耳背降压沟:多选用000至00号线,0.6cm长;颈项部:多选用00至1号线,1~2cm长;躯干部:多选用1~4号线,1~2cm长;四肢部:多选用00至1号线,1~2cm长;手掌:多选用00至0号线,1~2cm长;手足背和手指部:多选用于000至00号线,1~2cm长。小孩、年老体弱者,在上述选线号的基础上减一个号,线体相应缩短一些;对精神分裂症、肥胖者,要适当增一个号,增加长度。

    针刺操作中,正确掌握针刺的角度、力度、强度、深度等,是获得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取穴的正确性,不仅是指其皮肤表面的位置,还必须与正确的针刺角度、力度、强度、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治疗效果。因为针刺同一个腧穴,如果角度、力度、强度、深度不同,那么所刺达的组织结构、产生的针感、治疗的效果也会有差异。

    针刺的角度、力度、强度、深度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而言,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横刺。对于延髓部、眼区、胸背部腧穴,由于穴位所在部位有重要脏器,尤其要注意掌握好一定的针刺角度、力度、强度、深度,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穴位埋线,一种逐渐被大家认识的疗法,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通过这种疗法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从历史渊源到常见病的穴位埋线治疗,了解这种疗法,你需要这样一本书——

    穴位埋线疗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疗法在民间蕴藏了大量的经验,但从业人员、推广传承、科研教学等方面依旧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所以,催生出了杨才德、雒成林主编的《穴位埋线疗法》这本书。本书不仅是对《穴位埋线技术操作规范》的释义、释疑、充实、完善,更是对其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具体的临床应用,尤其对操作技术的研究和阐述,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将对埋线操作起到正本清源和引领规范的作用。(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穴位埋线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杨才德 雒成林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3089174722995866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5 13: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5 13: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5 13: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5 13: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