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978|回复: 2

    你想知道的灸法,答案都在这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8 07: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的祖先最开始只是用灸法治疗由寒冷导致的疾病,《黄帝内经》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官能》)。

    它首先指出“灸者亦从北方来”(《素问·异法方宜论》),说明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居住环境比较寒冷有关。

    后来随着中医的发展,人们对灸法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对健康不断重视,灸法中的艾灸被广泛青睐。

    灸法具有调节阴阳之偏,促使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的作用。其适应症范畴十分广泛,涵盖各种人群和疾病,普遍有较好的疗效。

    灸法适用于什么情况?

    1.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止痛。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4.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用于治疗外壳疮疡初起,以及瘰疬等证。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

    5.降逆下气。用于治疗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证可灸涌泉穴治之。

    6.温阳补虚。回阳固脱。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7.防病保健。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千金要方》记载:“凡入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瘟疫毒气不能着人也。”

    《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可见,我们祖先早已十分重视艾灸在防病保健方面的作用。

    灸法对什么病有效?

    以现代医学的角度,灸法可以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肾炎(尿毒症)、慢性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肺门淋巴结核、慢性结肠炎、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甲状腺炎)、各种肿瘤、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症、艾滋病、反复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即使无明显病症,也可以养生保健,举凡身体虚弱,风、寒、湿之慢性病,无不适应;对急性病也可选择应用;尤其对难治性疾病及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调或缺陷,中西药难以取效的疾病最为适宜。

    什么情况不能使用灸法?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形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均不宜直接灸。

    哪些穴位不能灸?

    凡不可灸治的腧穴,称禁灸穴。凡接近五官、前后二阴及大动脉的腧穴,均不宜用灸法施治。如脑户、风府、哑门、五处、承光、脊中、心俞、白环俞、丝竹空、承泣、人迎、乳中、渊腋、鸠尾、经渠、天府、阴市、伏兔、地五会、膝阳关、迎香、地仓、少府、足通谷、天柱、头临泣、头维、攒竹、清明、下关、周荣、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申脉、委中、素髎、巨髎、禾髎、颧髎、天牖、髀关、承扶等。

    灸法有什么需要注意?

    “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记载: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原则,施灸的顺序是先灸上,后灸下;先灸背,后灸腹;先灸头,后灸肢,先阳经,后阴经;先少后多。

    1.施灸前要与患者讲清灸治的方法及疗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为止。

    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乙醇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瘢痕灸后要注意营养,以助灸疮的发起。

    2.除瘢痕灸外,在灸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艾火灼伤皮肤。尤其在颜面部施灸时或幼儿患者要特别注意。

    如有起疱时,可用乙醇消毒后,用毫针将水疱挑破,外用消毒敷料保护即可,数日后可痊愈。

    3.偶有灸后身体不适者,如身热感、头昏、烦躁等,可令患者适当活动身体,饮少量温开水,或针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使症状迅速缓解。

    4.施灸时注意安全用火,防止烧坏衣服、被褥等物。灸治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事故发生。

    f

    灸后出现异常情况怎么处理?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很快即可自行消失。

    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要注意适当休息,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污染,可用敷料保护灸疮,待其自然愈合。

    如因护理不当并发感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玉红膏涂敷。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6400716931137587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8 07: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8 07: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