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0-3-25 11:00 编辑
藏象学说依据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特点,将内脏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脏有五,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亦作为脏,故又称“六脏")。腑有六,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奇恒之腑亦有六,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脏内部组织相对充实,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多呈中空的囊状或管腔形态,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如《素问·五藏别论》说: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简明概括了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特点与主要区别。所谓“满而不实” 是强调五脏精气宜充满;所谓 “实而不满”是指六腑水谷宜充实而虚实更替。 正如王冰注云:“精气为满,水谷为实。 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实; 六腑则不藏精气,但受水谷,故实而不满也。”
奇恒之腑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似,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以 “奇恒之腑”名之。 《素问·五藏别论》说: “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来说,病机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还可根据脏腑表里关系进行调整,“脏实者泻其腑,腑虚者补其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