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0-3-25 11:04 编辑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虚如蜂巢”。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少阴。肺系统包括:肺藏魄,在志为悲(忧),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液为涕,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
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作用,概括为“肺主治节”, 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一)生理特性
1. 肺为华盖
“华盖”, 原指古代帝王车驾的顶盖。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位置最高,因而有“华盖”之称。《灵枢·九针论》说:“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肺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义能宣发卫气于体表,以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故《素问·痿论》说:“肺者,脏之长也。”肺居高位,又主行水,故称之为“水之上源”。
2, 肺为娇脏
肺为娇脏,指肺清虚娇嫩,易受邪装的生理特性。肺体清虚。不耐寒热,不容异物;肺主呼吸,外合皮毛,在窍为鼻,与外界相通,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人,常易犯肺而为病,其他能前病变,亦常累及于肺。故临床上治疗肺的疾患,用药以经清,宣散为贵,过寒过热过操之剂皆所不宜。
3, 肺气宣降
肺气宣降,指肺气向上向外宣发与向下向内肃降的相反相成的运动,宣发与肃降运动协画,维待着肺司呼吸、主行水等功能。
肺气宣发。指肺气升宣与布散的运动形式,与肺主清肃相对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呼出体内浊气;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上输头而诸窍,外达皮毛肌腠;三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藤,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藤理,司开阖。并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若肺失宣发,则可出现呼吸不畅,胸闷喘咳,以及卫气被遇腠理闭寒的鼻寒喷嚏,恶寒无汗等症状。
肺气肃降,指肺气清肃与下降的运动形式,与肺主宣发相对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人自然界清气,下纳于肾,以资元气;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向内向下布散,下输于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洁净。若肺失肃降,常出现呼吸短促、喘息、咳痰等症。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既相反又相成。宣发与肃降协调,则呼吸均匀通畅,津液得以正常输布代谢,“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一般而言,外邪侵装,多导致肺气不宣为主的病变;内伤及肺,多导致肺失肃降为主的病证。宣发与肃降失常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最终形成宣降失常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如呼吸失常、津液代谢障碍及卫外不固等。肺的气机运动包括升降出人,但肺为华盖之脏,其气以清肃下降为主。
肺气肃降与宣发协调,有赖于肺阴与肺阳的协调。肺阴主凉润、肃降,肺阳主温煦、宣发。肺阴不足,凉润、肃降不及,易导致虚热虚火内生、咳喘气逆的病变;肺阳虚衰,温煦、宣发不及,易发生寒饮蕴肺而咳喘的病变。
4. 肺喜润恶燥
肺气通于秋,燥为秋令主气,内应于肺。病理上,燥邪最易耗伤肺津,导致咽干鼻燥,干咳少痰等症。治疗多以润肺为主。
(二)生理功能
1.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首见于《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1) 肺主呼吸之气 指肺具有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的生理功能。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吸清呼浊,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
肺主呼吸的功能、由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来维系:肺气宣发,浊气得以呼出;肺气肃降,清气得以吸人。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协调有序,则呼吸调匀通畅。若邪气犯肺,宣发肃降失调,影响气体交换,则出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症状。
(2) 肺主一身之气指肺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功能。《素问·六节藏象论》这“肺者,气之本。”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肺司呼吸,吸人自然界的清气,而清气是人体之气一。尤其体现于宗气的生成。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化生气在肺中相结合而成。宗气作为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的重要来源之的水谷之地位、关系着一身之气的盛衰。
肺主一身之气的运行:一身之气皆受肺之统领。凡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皆需通过肺的呼吸得以敷布;而人体各脏腑活动之气及经络、营卫之气,也都赖肺的调节而实现其升路出入,发挥其各自特有的功能。可见,肺为气之主宰,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有节律的呼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肺的呼吸调匀通畅,节律均匀,和缓有度,则全身之气升降出入通畅协调。
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实际上都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呼吸调匀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如果肺的呼吸功能失常,不仅影响宗气的生成,进而影响一身之气的生成不足,即所谓“气虚”,出现短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等症;并且影响一身之气的敷布和气机的调节,导致各脏腑之气的升降运动失调。若肺丧失了呼吸功能,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出,新陈代谢停止,生命活动也就宣告终结。
2. 肺主通调水道
肺主通调水道,出自《素问·经脉别论》, 指通过肺气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作用机理有二:一是肺气宣发,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并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二是肺气肃降,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向下向内布散,下输于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可见,肺通调水道是肺宣发肃降的作用是通调水道生理功能的中心环节。
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参与调节全身的津液代谢,故称“肺为水之上源”。如果肺的宣发或肃降失常,水道失于通调,均可导致津液代谢障碍,出现痰饮、尿少、浮肿等症。
临床上对津液输布失常的痰饮、水肿等病证,可用“宣肺利水”和“降气利水”治法进行治疗。宣肺利水法是采用宣通肺气、发汗利水之方药治疗肺失宣降所致皮水、风水等病证时治法,即《内经》所谓“开鬼门”之法;提壶揭盖法是采用宣肺或升提之方药通利小便的治法,《医学源流论》称之为“开上源以利下流”。
3. 肺朝百脉
朝,朝会、朝向。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个气体交换,而后输布于全身,即肺气助心行血的生理功能。
全身血脉统属于心,心气是行血的基本动力。肺吸人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运化生成的办”全身血脉统属于心,心气是行血的基本动力。肺吸人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运化生成的办”全身血脉统属于心,心气是行血的基本动力。肺吸人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运化生成的办”精气在胸中结合,生成宗气,而宗气具有“贯心脉”以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因此,血没。行,又依赖肺气助心行血的作用。肺气充沛,宗气旺盛,气机调畅,则血行正常。若肺气应”或壅塞,不能助心行血,则可导致心血运行不畅,甚至血脉瘀滞,出现心悸胸闷、唇青古宗症;反之,心气虚衰或心阳不振,心血运行不畅,也能影响肺气的宣降。出现呼吸困难等症。
肺对气、血、津液的治理和调节作用,称为“肺主治节”,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治理调节呼吸运动,使之保持呼吸节律有条不紊;二是治理调节全身气机,随着肺一呼一吸的运动,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三是肺朝百脉,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肺主通调水道,治理调节津液的代谢。可以说,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三)系统联系
1. 肺藏魄
“魄”为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感觉和动作。“肺藏魄”, 源于《素问·宣明五气》, 明确“魄”分属于肺。《灵枢·本神》曰:“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类经·藏象类》说:“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如新生儿的啼哭、吮吸以及四肢运动、耳听、目视、肌肤触觉、冷热痛痒等感知觉等,皆属于魄的作用表现。魄藏于气,由肺所主,肺与魄关系密切。肺气充盛,则体魄健壮;肺气虚弱,则言语无力,做事缺乏魄力,治疗当补精益气,使肺气充盛,以恢复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2. 肺在志为忧(悲)
忧、悲由肺气化生而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肺......在志为忧。”悲和忧虽有不同,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却大致相同,故忧和悲同属肺志。悲忧皆为人体正常的情绪变化或情感反映,但悲忧过度,则可损伤肺气,出现呼吸气短等现象。如《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反之,肺气虚衰或肺气宣降失调,机体对外来刺激耐受能力下降,也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3.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为一身之表,具有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与体温,以及辅助呼吸的作用。毛附于皮,故常“皮毛”合称。肺与皮毛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关系,故称“肺合皮毛”。
肺对皮毛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肺气宣发,将卫气外输于皮毛,以发挥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及防御外邪的作用;二是肺气宣发,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外输于皮毛,以发挥其濡养、滋润的作用。若肺气、肺津亏虚,既可致卫表不固而见自汗或易罹感冒,又可因皮毛失养而见枯槁不泽。
皮毛对肺的作用也主要有二:一是皮毛宣散肺气,以调节呼吸。《内经》把汗孔称作“玄府”,又叫“气门”, 汗孔不仅是排泄汗液之门户,而且是随着肺气宣发肃降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二是皮毛受邪,可内舍于肺。如寒邪客表,卫气被遏,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紧等症;若伴有咳喘等症,则表示病邪已伤及肺脏。故治疗外感表证时,解表与宣肺常同时并用。
4. 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
肺主呼吸,而鼻是呼吸的通道,为呼吸道的最上端,肺通过鼻与自然界相贯通,肺之经脉与鼻相连,肺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可由鼻反映出来,故称“肺开窍于鼻”。鼻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通气和主嗅觉。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均依赖肺津的滋养和肺气的宣发运动。肺津充足, 肺气宣畅,鼻窍得养而通利,嗅觉灵敏;肺津亏虚,肺失宣发,则鼻窍失润而干燥,或鼻塞不通,嗅觉迟钝。故曰:“鼻者,肺之官也”(《灵枢·五阅五使》);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灵枢·脉度》)。临床治疗鼻干生疮、嗅觉失常,多用滋养肺津以润燥之法;治疗鼻塞流涕、嗅觉失常,多用辛散宣肺之法。
肺主呼吸、喉为呼吸之门户,手太阴肺经上循咽喉而行,加强了肺与咽喉的联系喉的通宣降协调,则呼吸通畅,声音洪亮。若各种内伤或过用,耗损肺津、肺气,以致喉失滋养或推动,发容气与发音有赖于肺津的滋养与肺气的推动、肺津充足,喉得滋养,或肺气充沛,常,出现声音嘶哑、低微、称为“金破不鸣”,治以津气双补;若外邪袭肺,导致肺气宣降失常、壅滞不畅、出现咽喉不利,声音嘶哑、重浊,甚或失音,称为“金实不鸣”, 治以宣肺祛邪。
5. 肺在液为涕
涕,即鼻涕,为鼻窍的分泌液,有润泽鼻窍、防御外邪、利于呼吸的作用。鼻涕由肺津所化,并有赖于肺气的宣发。《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五脏化液.....肺为涕”之说。
肺津、肺气充足,则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外邪袭肺,涕分泌的多少、性状就会发生变化。如寒邪袭肺,肺气失宣,肺津不化,可见鼻流清涕;风热犯肺,热伤肺津,可见鼻流黄涕;风燥犯肺,伤及肺津,可见鼻干而痛。
6. 肺应秋
秋季,暑去而凉生,草木皆凋,属阳中之阴的少阴;人体之肺气清肃下降,同气相求,应秋而旺。秋季也多见肺系病变。故说肺与秋季相通应。时至秋日,人体气血运行也随“秋收”之气而内敛,并逐渐向“冬藏”过渡。故养生家主张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索问·四气调神大论》),使肺志安宁,收敛神气。治疗肺病时,秋季不宜过于发散,而应顺其敛降之性。此外,秋季气候多清凉干燥,而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故秋季易见肺燥之证,临床常见干咳无痰、口鼻干燥、皮肤干裂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