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817|回复: 0

    [第5章 体质]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三、体质与病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7 19: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体质与病机

    (一)影响发病与证候倾向性

            脏腑有坚脆刚柔之别,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不同,因而不同体质的人发病情况也各不相同。小儿脏腑娇嫩,体质未壮,易患咳喘、腹泻、食积等疾;年高之人,脏腑精气多虚,体质较弱,易患痰饮、咳喘、眩晕、心悸、消渴等病;肥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中风、眩晕;瘦人或阴虚之体,易罹肺痨、咳嗽诸疾;阳弱阴盛体质者易患脾肾阳虚之证。脏气偏颇盈虚的改变,形成体内情感好发的潜在环境,使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使情志症状的产生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倾向性。

            体质强弱决定着疾病证候虚实。邪正交争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正气虚是发病的内在根据,邪气是疾病形成的外在条件。疾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而体质是正气盛衰偏颇的反映。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正气旺盛,抗病力强,邪气难以侵袭致病;即或邪气亢盛而发病,多表现为实证。体质羸弱者,正气虚弱,抵抗力差,邪气易于乘虚侵袭而发病,多表现为虚证。发病过程中又因体质的差异,或即时而发,或伏而后发,或时而复发,且发病后的临床证候类型也因人而异。因此,人体能否感邪而发病,主要取决于个体的体质状况。

            不仅外感病的发病如此,内伤杂病的发病亦与体质密切相关。《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说:“凡此九气丛生之病,壮者得之,气行而愈;弱者得之,气著为病也。”对某些情志刺激,机体发病与否,不仅与刺激的种类及其量、质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机体体质有关。个体体质的特殊状态或缺陷是内伤情志病变发生的关键性因素。

            疾病发生,由正邪斗争的结果决定之外,还受环境(包括气候、地理因素、生活工作环境和社会因素)、饮食、营养、遗传、年龄、性别、情志、劳逸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均是通过影响人体体质的状态,使机体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下降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此外,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也与个体体质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不同的种族、家族长期的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条件不同,形成了体质的差异,即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抗病能力和免疫反应的不同。

    (二)影响病机从化

            体质决定病机的从化。从化,即病情随体质而变化。由于体质的特殊性,不同的体质类型有其潜在的、相对稳定的倾向性,可称为“质势”。人体遭受致病因素的作用时,即在体内产生相应的病机变化,而且不同的致病因素具有不同的病变特点,这种病机变化趋势,称为“病势”。病势与质势结合就会使病变性质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病势依附于质势,顺从体质而发生的转化,称之为“质化”, 亦即从化。正如《医门棒喝·六气阴阳论》所说:“邪之阴阳,随人身之阴阳而变也。”六淫之邪,有阴阳的不同,其伤人也,又随人身阴阳强弱盛衰变化而为病。如同为风寒之邪,偏阳质者得之易从阳化热;偏阴质者得之易从阴化寒。同为湿邪,阳热之体得之,易从阳化热而为湿热之候;阴寒之体得之。易从阴化寒而为寒湿之证。质化(从化)的一般规律是:素体阴虚阳亢者,功能活动相对亢奋,受邪后多从热化;素体阳虚阴盛者,功能活动相对不足,受邪后多从寒化;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燥化;气虚湿盛者,受邪后多从湿化。

    (三)影响疾病传变

            体质还可决定疾病的传变。疾病传变与否,虽与邪之盛衰、治疗得当与否有关,但主要是取决于体质。体质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疾病的传变产生影响:其一,通过影响正气的强弱,决定发病和影响传变。体质强壮者,正气充足,抗邪能力强,病势虽急,但不易传变,病程也较短暂。体质虚弱者,不但易于感邪,且易深入,病情多变,易发生重证或危证;若在正虚邪退的疾病后期,精气阴阳的大量消耗,身体不易康复;若罹患某些慢性病,则病势较缓,病程缠绵,难以康复。其二,通过决定病邪的“从化”而影响传变。如素体阳盛阴虚者,感邪多从阳化热,疾病多向实热或虚热方向演变;素体阴盛阳虚者,则邪多从阴化寒,疾病多向实寒或虚寒方面转化。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