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4055|回复: 0

    [第7章 病机] 【第三节 内生五邪】一、风气内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9 19: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节 内生五邪


            内生五邪,又称“内生五气”, 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失调和气血津液等生理功能异常,产生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病机变化。

            因病起于内,又与风、寒、湿、燥、火外邪所致病证的临床表现类似,为予以区别,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生五邪与外感六淫的主要区别在于:内生五邪并非致病因素,而是脏腑阴阳失调和气血津液等生理功能异常所致内伤病的病机变化;外感六淫属于外感病的病因。内生五邪的病证归类,归纳出某些特定脏腑的病变规律,如内风与肝关系密切,内寒与脾、肾关系密切,内湿与脾关系密切,内燥与肺、胃、大肠关系密切,内火则五脏皆可见到。因此,内生五邪病机丰富了脏腑辨证的内容。

    一、风气内动

            风气内动,即“内风”, 与外风相对而言,指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体内阳气亢逆而致风动之征的病机变化,由于内风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又称“肝风内动”或“肝风”。

            风气内动、多由于阳感而充逆,或阴虚不能制阳,附升无制所致。“凤胜则动”, 故以眩晕头或肢休动据、抽搞、震颤等为内风的症状特征。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暴强直。毕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篇明概括风的临床表现,而且指出与肝密切相关。《临证指南 医案》指出:“内风乃身中阳之变动,”明确提出体内阳气亢逆变动为内风的主要病机。

            风气内动的病机,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热极生风为实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为虚风,肝阳化风属本虚标实之证。

    (一)肝阳化风

            肝阳化风、指肝阳偏亢、或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致肝阳亢逆无制而风的病机变化。多由于情志所伤、肝郁化火;或年老肝肾阴亏;或操劳过度等,耗伤肝肾之阴,导致阴虚阳亢。风气内动。常见临床表现,轻者可见眩晕欲仆,筋惕肉润,肢麻震颤,或见口眼喝斜、半身不遂。严重者则卒然仆倒,神志昏迷,或为闭厥,或为脱厥。

    (二)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又称热甚动风,指邪热炽盛,燔灼津液,劫伤肝阴,筋脉失常而动风的病机变化。多由于火热亢盛,煎灼津液,致使筋脉失常,动而生风。见于热性病的极期,临床可见在高热不退基础上,出现痉厥,抽搐,鼻翼扇动,目睛上吊,神昏谵语等症状。

    (三)阴虚风动

            阴虚风动,指阴气衰竭,宁静、抑制功能减退而动风的病机变化。多由于阴气和津液大量亏损,阴虚则阳亢,抑制能力减弱,加之筋脉失于滋润,则虚风内动。多见于热病后期,或久病伤阴,临床可见筋挛肉润,手足蠕动等动风症状,并见低热起伏、舌光红少苔、脉细等阴虚症状。

    (四)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是指血液虚少,筋脉失养而动风的病机变化。多由于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不荣络,致虚风内动。临床可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

            此外,血燥生风,指血虚津亏,失润化燥,肌肤失于濡养而生风的病机变化。多由久病伤阴耗血,或年老精亏血少,或长期营养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内结,新血生化障碍等原因,导致局部或全身肌肤失于濡养,经脉气血失于和调,血燥而化风。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伴有皮肤瘙痒或落屑等症状。

            内风与外风的区别与联系:内风是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体内阳气亢逆而致风动之征的病机变化,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为里证,临床以眩晕、头或肢体动摇、抽搐、震颤等为特征表现;外风是感受风邪而导致的外感表证,常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等症状。外风侵袭机体,可引动内风;反之,内风日久不愈,正气不足,亦可招致外风侵袭人体而发病。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