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3968|回复: 0

    [第7章 病机] 【第三节 内生五邪】三、湿浊内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9 20: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湿浊内生

            湿浊内生,又称“内湿”, 指由于脾气的运化水液功能障碍而引起湿浊蓄积停滞的病机化。由于内生之湿多因脾虚,故又称为“脾虚生湿”。

            内湿的形成,多因过食肥甘,恣食生冷,内伤脾胃,致使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或素体肥胖,喜静少动,致气机不利,津液输布障碍,聚而成湿所致。因此,脾的运化失职是湿浊内生的关键。《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主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煦气化。因此,内湿不仅由脾阳虚津液不化而形成,在肾阳虚衰时,亦必然影响及脾之运化而导致湿浊内生。反之,由于湿为阴邪,湿胜则可损伤阳气,故湿浊内困,久之必损及脾肾阳气,而致阳虚湿盛之证。另外,湿浊可以聚而为痰、留而为饮,积而成水,变生多种病患。

            湿性重浊黏滞,多阻遏气机,故其临床表现常可随湿邪阻滞部位的不同而异。如湿邪留滞经脉之间,则见头重如裹,肢体重着或屈伸不利,《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疼项强,皆属于湿。”湿犯上焦,则胸闷咳嗽;湿阻中焦,则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腻或口甜、舌苔厚腻;湿滞下焦,则腹胀便溏、小便不利;水湿泛溢于皮肤肌腠,则发为水肿。湿浊虽可阻滞于机体上、中、下三焦的任何部位,但仍以湿阻中焦脾胃为多。

            外湿与内湿在其形成方面虽然有所区别,但二者亦常相互影响。湿邪外袭每易伤脾,脾失健运又滋生内湿;脾虚湿盛之体,亦每易外感湿邪而发病。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