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针灸学堂
›
针灸治疗学
›
一、辨病诊治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2092
|
回复:
0
[第3章 针灸临床诊治特点]
一、辨病诊治
[复制链接]
针灸学堂
针灸学堂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0-4-3 14: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第三章 针灸临床诊治特点
中医学辨证论治内容丰富,就针灸学科而言,其辨证论治有鲜明的特点,即不仅要辨病、辨证,更要辨经。要将八纲、脏腑、经络等辨证方法紧密结合,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归纳疾病的病位病性,即确定病位是在脏还是在腑,是在经还是在络,分析病性是属寒还是属热,是 属虚还是属实,是属阴还是属阳,然后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使理、法、方、穴、术丝丝相扣,一线贯穿。只有如此,才能如《灵枢·官能》所言,“得邪所在,万刺不殆”。
一、辨病诊治
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从经络的角度看,疾病虽多,但大体可以分为在内的脏腑病和在外的经络肢节病。在针灸临床进行诊治时,即应首先将这两大类病分辨清楚,如果是脏腑病,则宜用脏腑辨证的方法为主辨其病在何脏何腑,如果是经络肢节病,则需用经络辨证的方法进行辨经定位。
脏腑病有其相同的用穴规律,如不论是何种脏腑病,都可以取其原穴、背俞穴和募穴进行治疗。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也。”俞募穴也是治疗脏腑病较为常用的腧穴,根据“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原则,临床上六腑病多用募穴,五脏病多用背俞穴。此外,治疗六腑病最常用下合穴,如胃痛、胃痞、胃反、呕吐等都属于胃病,皆可用足三里,泄泻、便秘、肠痈等都属于大肠病,皆可用上巨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的“合治内腑”就是指下合穴而言。概之,五脏病首取背俞穴或原穴,也常用募穴,可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六腑病首取下合穴或募穴,也常用背俞穴。而五脏六腑的急性病,则多取郄穴,如急性胃痛,可取胃经的郄穴梁丘,急性哮喘,可取肺经的郄穴孔最等。
如果脏腑病表现为明显的实证或虚证时,还可结合五输穴的生克补泻法选取相应的五输穴,如肝虚补曲泉,肝实泻行间等。
以肺为例,肺居胸中,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而且肺开窍于鼻,系于气管、咽喉,外合皮毛。若肺功能失常,则临床上多表现为咳嗽、哮喘、咯血、胸闷、胸痛等症状,治疗时可以选取肺俞、中府、太渊等为主穴,再随证加减。同时,由于内在脏腑与外在的官窍、形体通过经络密切联系,官窍、形体的病变可以说是脏腑病变的外在反应。所以在治疗上,除了取局部相应的穴位外,还可以取相应脏腑所属经的穴位。如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对于鼻塞、流涕、鼻衄等症状,我们可以取局部的穴位,同时加上肺经的穴位,如太渊、列缺、孔最等。
另外,脏腑的阴阳、五行属性决定了它们之间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针灸治疗取穴时既要照顾到原病之脏腑,同时又要兼顾与病情有关的脏腑。以肝与胃为例,肝五行属木,胃五行属土,当胃痛是因为肝气犯胃所致时,除了有胃脘疼痛、呃逆、呕吐、食少纳呆等症状外,尚有胃痛连及两胁、喜叹息、在情绪不佳时加重等特点,临床治疗时,除了常规取穴外、还应取肝经的期门、太冲穴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此外,根据中医治未病和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思想、治肝之时也要注意顾护脾胃,如《灵枢·五邪》所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