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355|回复: 0

    [第7章 内科症证] 第四节 高血压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7 15: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节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以安静状态下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病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病;若高血压是某一种明确而独立的疾病所引起者,称为继发性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头痛”“眩晕”“肝风”等范畴,其发生常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本病的病变与肝、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肾阴不足,肝阳偏亢。

    【辨证要点】

            主症 常见头痛,头晕,头胀,眼花,耳鸣,心悸,失眠,健忘等。重则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

            肝火亢盛:兼见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阴虚阳亢:兼见头重脚轻,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舌红,苔少,脉弦细而数。

            痰湿壅盛:兼见头重如蒙,食少脘痞,呕恶痰涎。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气虚血瘀:兼见面色萎黄,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阴阳两虚:兼见面色晦暗,耳鸣,腰腿酸软,夜间多尿,时有浮肿。舌淡或红,苔薄,脉沉细。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平肝潜阳,调和气血。取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风池 太冲 百会 合谷 曲池 三阴交

            配穴 肝火亢盛配行间、曲泉;阴虚阳亢配肾俞、肝俞;痰湿壅盛配丰隆、中脘;气虚血瘀配足三里、膈俞;阴阳两虚配关元、肾俞。

            方义 风池疏调头部气机,还可平肝潜阳;太冲为肝之原穴,可疏肝理气,平降肝阳;百会居于巅顶,为诸阳之会,并与肝经相通,针之可泻诸阳之气,平降肝火;曲池、合谷清泻阳明,理气降压;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补肝脾肾,以治其本。

            操作 太冲可向涌泉透刺,以增滋阴潜阳之力;其他腧穴常规刺法;痰湿壅盛、气虚血瘀、阴阳两虚者,百会可加灸。


    2.其他治疗

            (1)三棱针 取耳尖、百会、大椎、肝俞、太冲、曲池。每次选1~2穴,点刺出血3~5滴。

            (2)耳针 取降压沟、肾上腺、耳尖、交感、神门、心。每次选3~4穴,毫针刺法,或埋针法或压丸法;血压过高还可在降压沟和耳尖点刺出血。

            (3)皮肤针 取项后、腰骶部和气管两侧。叩刺以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度。

            (4)穴位贴敷 取涌泉。吴茱萸适量研细末,醋调成膏贴敷,胶布固定,12~24 小时一换。

    【按语】

            1. 针灸对Ⅰ、Ⅱ 期高血压病有较好的效果,对Ⅲ期高血压可改善症状,但应配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危象时慎用针灸。

            2. 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者,针灸治疗时不要突然停药。经治一段时间,待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后,再逐渐调整药量。


    [附]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90/60mmHg(老年人低于100/70mmHg)的病证。低血压分为体质性、体位性和继发性三类,以体质性低血压最为常见,一般认为与体质瘦弱和遗传有关。

            低血压属中医学“眩晕”“虚劳”等范畴,其发生常与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服药不当及体位变化等因素有关。本病与心、脾、肾等脏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气血虚弱。

    【辨证要点】

            主症 轻则头晕眼花,反应迟钝,精神不振;重则心悸,站立性眩晕,甚则四肢厥冷或昏厥。

            心阳不振:健忘,精神萎靡,神疫喈睡,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手足发凉。舌质淡,脉沉细或缓而无力。

            中气不足:气短,纳呆便溏,四肢酸软。舌淡,苔白,脉缓无力。

            心肾阳虚:耳鸣,心悸怔忡,腰酸膝软,手足发凉,性欲减退,夜尿频多。舌淡,苔湖白,脉沉细。

            阳气虚脱: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汗出肢冷,神志恍惚或晕厥。舌淡,脉沉细无力。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气血。取心、脾、肾的背俞穴为主。

            主穴 心俞 脾俞 肾俞 百会 气海 足三里

            配穴 心阳不振配膻中、厥阴俞;中气不足配中院、胃俞;心肾阳虚配内关、关元;阳气虚脱配神阙、关元。

            方义 心俞、脾俞、肾俞为心、脾、肾的背俞穴,取阴病治阳、从阳引阴之意,可益气养血;百会位于巅顶,属于督脉,入络于脑,可升提阳气;气海位于脐下,为人体一身元气之海,可益气升压;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可健脾益胃以化生气血。

            操作 毫针常规刺,补法,宜灸。心俞不可深刺。神阙、关元用重灸法。

    2. 其他治疗

            (1)耳针 取心、脾、肾、交感、肾上腺、升压点、神门。每次选用3~5穴,压丸法。

            (2)皮肤针 取心俞、脾俞、肾俞、百会、气海、足三里。每次选用2~3穴,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按语】

            1. 针灸对体质性、体位性低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继发性低血压,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2. 患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增加营养。

            3. 老年低血压患者平时动作不可过快过猛。

    【文献摘录】

            1. 《灵枢·口问》: 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补足外踝下,留之。

            2. 《灵枢·海论》: 脑为髓之海,其腧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