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170|回复: 0

    [第7章 内科症证] 第六节 面肌痉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7 15: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六节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

            面肌痉挛属中医学“面风”“筋惕肉锏”等范畴,其发生常与外邪侵人、正气不足等因素有关。病位主要在面部经筋。基本病机是外邪阻滞,壅遏筋脉或虚风内动。

    【辨证要点】

            主症 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抽摘为主要特点。初起多为眼轮匝肌阵性痉挛,逐渐扩散
    到同侧面部、眼睑和口角,痉挛范围不超过面神经支配区。少数患者阵发性痉挛发作时,伴有面部轻微疼痛。晚期可出现肌无力、肌萎缩和肌瘫痪。

            风寒外袭: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侵袭:见于发病初期,伴有咽痛,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阴虚风动:兼见心烦失眠,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气血不足:兼见头晕目眩,神疲肢倦,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沉缓。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舒筋通络,息风止摘搐。取局部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主穴 翳风 攒竹 风池 风府 合谷 太冲

            配穴 风寒外袭配外关;风热侵袭配曲池;阴虚风动配太溪、三阴交;气血不足加足三里、血海。

            方义 风胜则动,故近取翳风、攒竹、风池、风府息风止搐;合谷为大肠之原穴,“面口合谷收”, 太冲为肝之原穴,肝经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两穴相配,能柔肝缓急,舒筋通络。

            操作 先刺太冲、合谷,重刺行泻法;余穴常规针刺。足三里可用温针灸。

    2. 其他治疗

            (1)皮内针 取局部阿是穴。将揿针埋入,胶布固定。3~5日后更换穴位,重新埋针。

            (2)三棱针 取颧醪、太阳、颊车。点刺后行内罐。

            (3)耳针 取神门、眼、面颊、肝、交感、皮质下。每次选3~4穴,毫针刺法,或压丸法。

            (4)穴位注射 选患侧翳风。选用丹参注射液,常规穴位注射。

    【按语】

            1.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可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和程度。

            2.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防止精神紧张及急躁。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