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郁证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失眠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证的发生常与情志不舒、思虑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脑,涉及肝、心、胆、脾、肾。基本病机是气机郁滞,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西医学中,郁证多见于抑郁症、癔症、焦虑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反应性精神病等疾病中。
【辨证要点】
主症 忧郁不畅,失眠多梦,易怒善哭。
肝气郁结:精神抑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或脘腹痞闷,嗳气频作,女子月事不调。舌淡,苔薄白,脉弦。
气郁化火: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头痛目赤,耳鸣,口干而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痰气郁结: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咳之不出,胸部窒塞,胁肋胀满。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心神失养:心神不宁,失眠,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舌淡,苔薄,脉弦细。心脾两虚: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神疲倦怠,食欲不、振。舌淡,脉细弱。
心肾阴虚:病程日久,虚烦少寐,烦躁易怒,口干咽燥,或遗精腰酸,女子月经不调。舌红,脉细数。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疏肝解郁,养心调神。取督脉和手足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 印堂 太冲 神门 内关 膻中
配穴 肝气郁结配期门;气郁化火配行间;痰气郁结配丰隆、中脘;心神失养配心俞、少海;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心肾阴虚配心俞、肾俞。
方义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故百会配印堂可调神解郁;肝之原穴太冲,可疏肝理气解郁;心主神明,故取心之原穴神门宁心调神;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与气会膻中合用,疏理气机,宽胸解郁。
操作 毫针常规刺。
2.其他治疗
(1)耳针 取肝、心、胆、脾、肾、枕、缘中、内分泌、神门。每次选3~5穴,毫针刺法或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 取风池、肝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每次选用2~3穴,用丹参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或维生素B, 、维生素B12注射液,常规穴位注射。
(3)灸法 取百会、膈俞、胆俞。百会可用温和灸,膈俞、胆俞直接灸。
(4)三棱针 取心俞、胆俞、肝俞。点刺出血。
【按语】
1. 针灸对郁证的疗效较好。治疗时应配合语言暗示等心理治疗。
2. 应做相关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注意与癫病、狂病和脑动脉硬化、脑外伤等所产生的精神症状鉴别。
【文献摘录】
1. 《扁鹊心书·厥证》: 五络俱绝,形无所知,其状若尸,名为尸厥。由忧思惊恐······当灸中脘穴五十壮即愈。此症妇人多有之。
2. 《神应经·心邪癫狂部》: 喜哭,百会、水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