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665|回复: 0

    [第10章 五官科病症] 第十节 聤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3 14: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节 聤耳

            聤耳是以耳内流脓为主症的病证,又称“脓耳”。

            聤耳的发生常与外感风热、情志恚怒、嗜食辛辣厚味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耳,手足少阳经皆入于耳,故本病属少阳经病变,多属风热上壅或肝胆火郁夹湿热上攻结聚耳窍所致。基本病机是邪扰耳窍或耳窍失养。

            西医学中,聤耳多见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胆脂瘤中耳炎等疾病中。

    【辨证要点】

            主症 耳内疼痛,流脓,耳胀闷或耳鸣,听力下降。

            风热上壅:发病较急,耳痛逐渐加重,耳内闷胀闭塞,听力下降,伴头痛,发热,咽干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肝胆火盛:耳内剧痛,如钻如刺,耳脓多而黄稠,伴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弦数。

            脾虚湿滞:耳内流脓,经年不愈,脓液清稀量多,听力下降或有耳鸣,伴四肢倦怠,面色少华,纳差食少,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濡。

            肾阴亏虚:耳内流脓,经年不愈,脓液秽臭,状如腐渣,伴头晕神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泻火,通利少阳。取耳区局部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耳门 听会 翳风 侠溪 外关

            配穴 风热上壅配风池;肝胆火盛配行间、足临泣;脾虚湿滞配三阴交、阴陵泉;肾阴亏虚配太溪、肾俞。

            方义 手、足少阳经均行于耳周,入耳中。近取手足少阳经在耳部周围的耳门、听会、翳风,可疏利少阳,行气通窍;远取手少阳经的外关、足少阳经的侠溪,可和解少阳,清热泻火,疏通少阳经气。诸穴合用,既属远近配穴法,又属上下配穴法。

            操作 耳周腧穴针刺时应注意针尖的角度和方向,防止刺伤耳膜;刺翳风要选较细的针,只捻转,不提插,以防刺伤面神经,要求针感向耳底传导;余穴常规刺,可用灸法。灸前先擦净外耳道脓液,用艾条温和灸耳周穴,至局部皮肤红润、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约15分钟。

    2. 其他治疗

            (1)耳针 取耳尖、神门、肾上腺、肾、内耳、肝、胆、外耳、内分泌、枕。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法或压丸法。

            (2)穴位注射 取耳门、听会、翳风、合谷、外关。每次选用2~3穴,选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常规穴位注射。

            (3)激光针 取翳风、听会、足三里、丘墟、耳门、曲池、太溪及耳孔患处。每次选2~4穴,用氦-氖激光仪每穴照射5分钟(耳孔配光导纤维照射)。

    【按语】

           1. 针灸治疗聘耳有较好的疗效。对已化脓穿孔者,针灸治疗可促进吸收、痊愈。

            2. 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香燥之品,及时清除耳内积脓或积液,保持耳道引流通畅。避免不适当的擤鼻,避免水、泪等进入耳中。

            3.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应注意病情变化,密切观察,若见剧烈的耳痛、头痛、发热和神志异常,提示有发生变证的可能,要及时处理。

    【文献摘录】

            1.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 又聘耳脓出,亦宜灸。日三壮至二百壮,侧卧张口取之。

            2. 《针灸资生经·第六》:下关,治聘耳,有脓汁出。耳门,治耳有脓汁出,生疮,膣耳,聘耳,耳鸣如蝉声,重听无所闻。

            3. 《神应经·耳目部》: 聘生疮有脓汁,耳门、翳风、合谷。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