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676|回复: 0

    [第11章 急症] 第十一章 急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4 15: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一章 急症

            急症是指发病急骤、病势发展变化较快、病情较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需要及时诊治的病证。由于急症以新病暴急而起、痼疾猝然发作或加重为特征,所以在古代文献中,有关急近的病名常冠以“中”“暴”“卒”等字样,如“中恶”“暴厥”“卒中”“卒心痛”“卒死"等,以区别于慢性疾病。

            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急症的治疗,并积累了很多有效经验,特别推崇用针灸治疗急症。本章仅介绍针灸疗效较好的、临床最常见的,或最危重的几种病证的针灸急救方法。

            针灸治疗急症,取穴时应以患者体位舒适稳定、医生取穴方便、快速为原则,因此患者应尽量仰卧位,选穴多以头面、四肢部穴位为主,在特定穴中以郄穴和井穴较为常用。

    第一节 晕厥

            晕厥是以突发而短暂的意识丧失,四肢厥冷为主症的病证。历代文献记载有寒厥、热厥、暑厥、气厥、血厥、痰厥、食厥、尸厥、秽厥、蛔厥、尿厥、色厥、肢厥等十余种。

            晕厥的发生常与暴怒、猝受惊恐、跌仆创伤、劳倦过度、久病虚弱、失血过多、素体元气不足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脑,涉及五脏六腑,与心、肝关系尤为密切。基本病机是气机逆乱,神窍受扰,或气血不足,脑窍失养。

            西医学中,晕厥多见于一过性脑缺血、脑血管痉挛、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昏迷、癔症性昏迷以及外伤、情志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晕厥(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等。

    【辨证要点】

            主症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轻者昏厥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重者昏厥时间较长,但苏醒后无明显后遗症。

            实证:多因暴怒引起,兼见面赤唇紫,口噤息粗,肢痉握拳。脉伏或沉弦。

            虚证:兼见面白唇淡,目陷口张,息微汗出。舌质淡,脉沉微。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苏厥醒神。取督脉穴为主。

            主穴 水沟 百会 中冲 涌泉

            配穴 实证配合谷、太冲;虚证配足三里、关元。四肢厥冷配中脘、气海、关元。

            方义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人络脑,水沟、百会为督脉穴,为醒脑苏厥开窍之要穴;心主神明,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皆络于心,“病在脏者取之井”, 故取两经之井穴中冲、涌泉,醒神开窍以救急。

            操作 实证只针不灸,泻法,或百会点刺出血,可用电针;虚证针灸并用,补法,重灸百会。

    2. 其他治疗

            (1)耳针 取心、皮质下、肾、肾上腺。实证加肝、肺;虚证加脾、胃。毫针刺法,实证用强刺激,虚证弱刺激,直至复苏。

            (2)三棱针 取太阳、十二井穴或十宣。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适用于实证、热证。

            (3)指针 取水沟、内关、太冲。用拇指重力掐按,以患者出现疼痛反应并苏醒为度。

    【按语】

            1.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证,应紧急救治。对于情绪激动、外伤疼痛引起的晕厥针灸效果良好,对于其他原因引起者,针灸可作为应急辅助治疗。

            2. 在针灸救治晕厥的同时,应详细检查,明确诱因及原发病,以便采取综合救治措施。

    【文献摘录】

            1. 《灵枢·九针十二原》: 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

            2. 《类经图翼·卷十一》: 厥逆,人中(灸七壮,或针入至齿妙)、膻中(二十一壮)、百会(暴厥逆冷)、气海。

            3. 《神灸经纶·卷之三》:扁鹊治虢太子疾,取三阳五会,更熨两胁下,即苏······厥逆昏沉,不省人事,脉伏绝者,气海、丹田、关元,用大艾炷灸二七壮,得手足温暖,脉至知人事,无汗要有汗出即生。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