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611|回复: 0

    [第11章 急症] 第三节 高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4 15: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节 高热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以上者,在古代文献有“壮热”“灼热”“身大热”等名称。

            高热分为外感高热和内伤高热。外感高热与外感六淫疫毒之邪,尤其是火热、湿热、暑热之邪有关;内伤高热则是脏腑功能失调致郁遏化热引起。阳盛则热,故高热总属阳热邪盛或阳气外布。基本病机是正邪相争,或体内阳热之气过盛。

            西医学中,高热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慢性过敏性疾病、部分恶性肿瘤、严重烧伤、中暑等疾病中。

    【辨证要点】

            主症 体温升高,超过39℃。

            热在肺卫: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咽痛,咳嗽痰稠。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气分热盛:高热汗出,烦渴引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热入营血:高热夜甚,心烦,口渴少饮,或斑疹隐隐,或衄血、尿血、便血,甚者出现神昏谵语,抽搐。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取四肢末端穴、督脉穴、手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大椎 曲池 合谷 十二井或十宣

            配穴 热在肺卫配外关、鱼际;气分热盛配支沟、内庭;热入营血配曲泽、委中。神昏谵语配水沟、素醪;抽搐配太冲、阳陵泉。

            方义 阳盛则热,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诸阳之本。督脉、阳明经阳气旺盛,故治疗高热当首取头部、四肢末端、督脉与阳明经腧穴。大椎为督脉穴,与手足三阳交会,能宣散全身阳热之气;曲池、合谷分别为手阳明经的合穴、太肠之原穴,能清泻阳明和气血分的热证;十二井或十宣位于四肢末端,为阴阳经交接之所,既能清热泻火解表,又能凉血解毒调神。

             操作 大椎、十二井或十宣、曲泽、委中点刺放血。余穴毫针常规刺,泻法。热在肺卫宜浅刺,热入营血刺宜出血。

    2. 其他治疗

            (1)耳针 取耳尖、耳背静脉。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用于发热期。

            (2)穴位注射 取曲池、风门、肺俞。外感发热选用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内伤发热选用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常规穴位注射。

            (3)刮痧 取脊柱两侧和背俞穴。用刮痧板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

            (4)拔罐 取胸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皮部和颈项、背部督脉经线部位。反复走罐至皮肤紫红色为度。

    【按语】

            1. 针灸退热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应急处理高热的措施之一。但引起高热的原因较多,在针刺治疗的同时,须查明原因,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 高热汗多者,应多饮糖盐水。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忌油腻、辛辣厚味。

    【文献摘录】

            1. 《素问·水热穴论》: 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偶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五脏俞傍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

            2. 《针灸甲乙经·卷七》: 热病汗不出,天柱及风池、商阳、关冲、液门主之。

            3.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磐石金直刺秘传》:伤寒一二日,发热如火,曲池(泻)、委中。

            4. 《针灸大成·卷八》:大热,曲池、三里、复溜。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