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773|回复: 0

    耳针疗法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5 07: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类

    (1)耳针法

    穴位: 神门、胃、 大肠、内分泌、肺、心、三焦等。

    方法:每次选1一2穴,用75%酒精常规消毒,中等刺激,并用小块胶布固定。疗程:5天治疗一次,每次留针5天,5次为1个疗程。据观察1015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显著者264例(体重减少15千克以上),有效者370例(体重减少3千克以上)。 日本庄内医院对73例肥胖症患者采用 耳针治疗,有效率为83.5%。其中有的治疗后体重减轻10千克;某些并发症,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也随之而愈。方法是在耳部的饥点,口、 食道、 贲门、胃、肺等穴中选择2—3个针感强的穴位进行治疗,如两耳针感都强则同时取穴,其中饥点为必取之穴。针具采用图钉型皮内针。埋藏后以胶布固定,每周换1次,患者在饥饿时或想吃零食时给予刺激,以加强疗效。一般需要连续治疗10—20次。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 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 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 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 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 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 耳廓周围。如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 经脉、经筋分别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阳明大肠经之别络入耳合于 宗脉。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或分布于 耳廓周围,但均通过 经别与阳经相合。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 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耳针疗法泛指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郭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通过望耳、触耳诊断疾病和刺激耳郭防治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近30年来,我国进行了大量耳针疗法的临床实践,并用现代科学知识开展实验研究,逐渐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耳针学术体系。耳穴刺激方法除传统的毫针针刺外,还有电刺激法、埋针法、放血法、注射法、磁疗法、耳夹法、药敷法、贴膏法、压丸豆法、激光法等20多种。目前,耳针疗法已在法、德、日、美等几十个国家中使用,成为一种举世瞩目的独特医疗技术。《灵枢·口问》“耳为宗脉之所聚”,指出了耳与全身经脉、脏腑的密切联系。利用针灸刺激耳郭治疗疾病,在历代医学文献中均有散在记载,民间也有流传,但未形成系统。50年代以来,通过吸收国外研究成果,临床应用有了突出的发展,已成为一种系统的针刺疗法。单指应用毫针刺激耳穴治病的方法。一般采用0.5寸的短柄毫针,常规消毒后,用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针对准所选定的耳穴敏感点进针。进针深度应以耳郭局部的厚薄而定,一般刺入皮肤2~3分钟,以透过软骨但不穿透对侧皮肤为度。留针期间可间隔捻转数次以加强刺激。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此法可用于治疗临床各科多种疾病,尤其对疼痛性疾病效果显着。现已经由单纯针刺发展为埋针、温针、电针、水针、穴位离子透入、艾灸、割治和放血等多种方法。

    适用范围

    耳针在临床治疗的疾病很广,不仅用于治疗许多功能性疾病,而且对一部分器质性疾病,也有一定疗故。其适应证举例如下:

    1.各种疼痛性疾病

    如对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络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五官、颅脑、胸腹、四肢各种外科手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麻醉后的头痛、腰痛等手术后遗痛,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2.各种炎症性病症

    如对急性结合膜炎、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等,有一定的消炎止痛功效。

    3.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

    如对眩晕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具有良性调整作用,促进病症的缓解和痊愈。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

    如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能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

    5.内分泌代谢性病症

    如对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经绝期综合征等,有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作用。

    6.部分传染病症

    如对菌痢、疟疾、青年扁平疣等,有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兔疫防御功能,加速疾病的治愈。

    7.各种慢性病症

    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有改善症状、减轻痛苦的作用。耳针除上述病症外,还可用于针刺麻醉中(耳针麻醉)。也可用于妇产科方面,如催产、催乳等。也能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还可用于戒烟、减肥,国外还用于戒毒等。

    常见病治疗

    1.急性胃炎

    (1)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2)取穴胃、脾、肝、交感、神门。

    (3)针刺方法每次选2~3穴,留针15~30分钟。

    2.胃神经官能症

    (1)治则调经理气。

    (2)取穴胃、肝、神门、枕小神经。

    (3)针刺方法每次选用2~3穴,留针15~30分钟,或用苍耳子压穴。

    3.膈肌痉挛

    (1)治则理气降逆。

    (2)取穴膈、胃、肝。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强刺激,留针10分钟。

    4.胃痉挛

    (1)治则解痉止痛。

    (2)取穴胃、交感、神门。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强刺激,留针15~30分钟。

    5.消化不良

    (1)治则健脾和胃。

    (2)取穴小肠、胃、胰、脾、神门。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中刺激,留针15~30分钟,或用苍耳子压穴。

    6.慢性肠炎

    (1)治则温阳健脾。

    (2)取穴大肠、小肠、脾、肾、内分泌。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轻刺激,留针30分钟至1小时,或用苍耳子压穴。

    7.便秘

    (1)治则顺气行滞。

    (2)取穴大肠、直肠下段、肝。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中刺激,留针10~20分钟,或用苍耳子压穴。

    8.慢性胆囊炎

    (1)治则疏肝利胆。

    (2)取穴胆、肝、内分泌、交感、神门。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每次取2~3穴,留针20~30分钟,疼痛发作时用强刺激。

    9.糖尿病

    (1)治则清利肝胆。

    (2)取穴胰、肝、胆、脾、渴点、饥点、内分泌。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轻刺激,留针10~20分钟,或用苍耳子压穴。

    10.支气管炎

    (1)治则祛风散寒,宣肺化痰。

    (2)取穴支气管、肺、神门、肾上腺。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中刺激,留针15~30分钟。

    11.哮喘

    (1)治则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2)取穴肺、肾、脾、平喘、肾上腺。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轻刺激,留针15~30分钟,或用苍耳子压穴。

    12.伤风感冒

    (1)治则祛风解表。

    (2)取穴内鼻、咽喉、气管、肺、肾上腺。

    (3)针刺方法每次取2~3穴,两耳交替,斜刺0.3寸,中刺激,留针10~20分钟。

    13.胸胁痛

    (1)治则疏肝理气。

    (2)取穴交感、心、胸、肝、胆。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中刺激,留针15~30分钟。

    14.高血压

    (1)治则平肝潜阳。

    (2)取穴降压沟、交感、心、肝、神门。

    (3)针刺方法降压沟点刺放血,继而直刺其余四穴,轻刺激,留针10~20分钟。若血压持续高于正常,可用苍耳子压穴法。

    15.心律失常

    (1)治则养血安神。

    (2)取穴心、交感、神门、皮质下。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轻刺激,留针15~30分钟。

    16.缺铁性贫血

    (1)治则健脾、益气、养血。

    (2)取穴肝、脾、胃、小肠、内分泌。

    (3)针刺方法车前子压穴,长时间刺激。

    17.冠心病

    (1)治则通阳宣痹。

    (2)取穴心、肾、交感、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

    (3)针刺方法每次选2—3穴,斜刺0.3寸,轻刺激,留针20~40分钟。

    18.头痛

    (1)治则祛风散寒。

    (2)取穴枕、额、神门、肺、皮质下。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中刺激,留针30分钟~1小时。如头痛顽固者,强刺激,捻针2分钟左右,也可在找到有效刺激点后埋针1~7天。若偏头痛者加太阳穴。

    19.失眠

    (1)治则安心神,调肝肾。

    (2)取穴神门、皮质下、心、肝、肾。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轻刺激,留针15~30分钟,或在有效刺激点埋针1~7天。

    20.头晕

    (1)治则平肝熄风。

    (2)取穴肝、心、神门、交感、太阳。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轻刺激,留针15~30分钟,在肝、太阳穴间歇捻针2~5次。

    21.中暑

    (1)治则清泄暑热。

    (2)取穴枕、心、肾上腺。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强刺激,留针5分钟,重捻针3~5次。

    22.癫痫

    (1)治则镇惊醒脑。

    (2)取穴神门、心、枕、肾上腺。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中刺激,留针30分钟。1小时,亦可在有效刺激点埋针l~7天。若突然发作,用强刺激,连续捻针,醒后即起针。

    23.神经性失语

    (1)治则疏经通络。

    (2)取穴舌、上耳根。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中刺激,留针30分钟至l小时,间歇捻针3~5次,或皮下埋针l~7天。

    24.面肌痉挛

    (1)治则疏导患部经气。

    (2)取穴面颊部、神门、心、肝。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强刺激,留针30分钟至1小时,间歇捻针3~5次,或皮下埋针1~7天。

    25.精神分裂症

    (1)治则清心通窍,豁痰降浊。

    (2)取穴神门、心、脾、枕、胃。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中刺激,留针30分钟至l小时,神门、心穴间歇捻针3~5次。也可在有效刺激点埋针l~7天。

    26.尿频

    (1)治则补肾壮阳,通利水道。

    (2)取穴膀胱、肾、肾上腺、尿道、睾丸、神门。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轻刺激,留针30分钟-l小时,或用苍耳子压穴,持续刺激。

    27.输尿管结石

    (1)治则疏通水道。

    (2)取穴输尿管、膀胱、肾、交感。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中刺激,留针30分钟~1小时,或在有效刺激点埋针1~7天。

    28.前列腺炎

    (1)治则利水培元。

    (2)取穴尿道、外生殖器、肾、肺、内分泌、肾上腺。

    (3)针刺方法每次选2~3穴,交替使用,轻刺激,留针30分钟~l小时,轻捻针3~5次,或用车前子压穴、长时间刺激。

    29.阳痿、早泄

    (1)治则补肾壮阳。

    (2)取穴肾、肾上腺、外生殖器、内分泌、睾丸、神门。

    (3)针刺方法每次选2~3穴,交替使用,轻刺激,留针1~2小时,也可在有效刺激点皮下埋针。

    30.尿潴留、尿失禁

    (1)治则行运下焦,调节膀胱。

    (2)取穴膀胱、尿道、交感、肾、外生殖器、神门。

    (3)针刺方法每次选3~4穴,交替使用,中刺激,留针5~15分钟,间歇捻针3~5次。

    31.急性扁桃体炎

    (1)治则清热利咽。

    (2)取穴扁桃体、咽喉。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强刺激,留针5~15分钟,间歇捻针3~5次。

    32.急性乳腺炎

    (1)治则通利乳道,清泄热毒。

    (2)取穴乳腺、胸、枕、内分泌。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中刺激,留针10~20分钟,乳腺、胸穴间歇捻针3~5次。

    33.痛经

    (1)治则疏通胞宫经气。

    (2)取穴子宫、卵巢、交感、内分泌、肾、肝、神门。

    (3)针刺方法每次选3~4穴,交替使用,强刺激,留针15~30分钟,间歇捻针5次。

    34.月经不调

    (1)治则调节冲任。

    (2)取穴卵巢、肾、内分泌、子宫。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轻刺激,留针15~30分钟,轻捻针1~3次,或车前子压穴长时间刺激。

    35.子宫脱垂

    (1)治则补气升提。

    (2)取穴子宫、外生殖器、肾、肾上腺。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轻刺激,留针30分钟~1小时,轻捻针3~5次。或在有效刺激点皮下埋针1~7天。

    36.牙痛

    (1)治则疏通患部经气。

    (2)取穴牙痛点、神门、胃。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强刺激,间歇捻针,疼痛缓解后即起针。

    37.耳鸣

    (1)治则育阴潜阳,疏导耳部经气。

    (2)取穴肾、肾上腺、枕、内耳、外耳。

    (3)针刺方法每次取2~3穴,交替使用。轻刺激,留针l~2小时。或在有效刺激点皮下埋针l~7天。

    38.过敏性鼻炎

    (1)治则宣肺通鼻窍。

    (2)取穴内鼻、肾上腺、肺、额、交感。

    (3)针刺方法每次选2~3穴,交替使用,中刺激,留针15~30分钟,内鼻、肺穴间歇捻针3~5次。

    39.结膜炎

    (1)治则疏泄风热。

    (2)取穴肝、眼、目。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强刺激,留针5~15分钟,轻捻针1~3次。

    40.青光眼

    (1)治则祛风明目。

    (2)取穴肝、眼、目1、降压沟。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中刺激,留针15~30分钟。降压沟点刺出血,隔2~3天一次。

    41.荨麻疹

    (1)治则祛风止痒。

    (2)取穴肺、肝、心、上背。

    (3)针刺方法上背穴点刺放血后起针,斜刺肺、肝、心穴0.3寸,中刺激,留针5~15分钟,轻捻针3次。

    42.颈椎病

    (1)治则疏经通络。

    (2)取穴颈、枕、肘、腕。

    (3)针刺方法斜刺0.3寸,中刺激,留针30分钟~1小时,间歇捻针3~5次。

    43.肩周炎

    (1)治则疏经通络,滑利关节。

    (2)取穴肩、枕。

    (3)针刺方法疼痛剧烈时,斜刺0.3寸,强刺激,间歇捻针,疼痛缓解后起针。慢性疼痛者用车前子压穴,或皮下埋针。

    44.急性腰扭伤

    (1)治则活血化瘀,疏经通络。

    (2)取穴腰椎。

    (3)针刺方法直刺0.3寸,强刺激,间歇捻针,并同时让病者缓慢做腰部屈伸活动,疼痛缓解后起针。

    45.坐骨神经痛

    (1)治则疏导经气。

    (2)取穴坐骨神经点、膝、踝、腰椎。

    (3)针刺方法直刺0.3寸,中刺激,留针15~30分钟,间歇捻针3~5次,或皮下埋针1~7天。

    46.踝关节扭伤

    (1)治则活血止痛。

    (2)取穴踝。

    (3)针刺方法直刺0.3寸,强刺激,间歇捻针,并同时活动踝关节。

    简介

    耳针图

    耳针疗法是用针刺或灸等方法刺激耳廓上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耳针源于中医学,但又融合了现代的解剖学、生理学,它既与祖国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有着密切联系,又与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不可分割。其作用机制,祖国医学力求从脏腑经络的角度进行阐述,现代医学试图沿神经体液学说的方向进行探讨,二者的理论均具雏形,有待于形成完整的体系。早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有“耳脉”的记载,《内经》则较详尽地论及耳与经脉、经别、经筋、脏腑气血的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经验。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目而走空窍,……其别走于耳而为听……”后世医家对于耳廓诊治疾病的机理也有很多探索,如《太平圣惠方》载有:“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气血……则耳聋,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有络于耳。”1957年法国医学博士P•Nogier发表了世界上第一张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为耳穴诊治疾病提供了更完善的理论基础。

    关于耳与经络密切联系的文献散见于《灵枢》“经脉”“经别”及“经筋”各篇。直接入耳中者,如“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却入耳中。”“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也有分布于耳周者,如“胃足阳明之脉,……上耳前。”“膀胱足太有分布于耳周者,如“胃足阳明之脉,……上耳刚。”“膀肌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经别之入耳中者,如“手阳明之别,……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布耳后者,如“手心圭之正,……出耳后。”经筋之入耳中者,如“手太阳之筋,……兵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足少阳之筋,……其支者从颊譬于耳前”,“手少阳之筋,……其支者……循耳前”,此外,手足少阴太阳足阳明之络皆会于耳中。可见,循行于耳前的经脉与手足三阳经关系最为密切,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却通过经别与阳绎相合与耳贯通。。 耳不仅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脏腑也紧密相连。如《素问•脏器法时论》云:“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素问•玉机真脏论》又云:“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难经•四十难》日:“肺主声,令人闻声。”《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素问。评热虚实论》谓:“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

    由此可知,耳与全身脏腑经络息息相关。当脏腑发生病变时,通过经络的反应和传导作用,在耳廓相应的区域就会有所反应,并依此进行治疗。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849163714285797899/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