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091|回复: 0

    艾灸必须艾灸双侧吗?不同季节、年龄怎样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3 08: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艾灸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并实践,不仅能调理疾病,还能提高抵抗力治未病,达到保健养生目的。

    虽然它简单易操作,但是一些施灸技巧掌握好可以更好地发挥艾灸功 效,事半功倍。




    必须艾灸双侧吗?

    人体除任脉和督脉外,很多穴位是双侧穴位,在有时间的前提下,最 好是艾灸双侧;如果没有时间,可以今天艾灸一侧,明天再艾灸另一侧。也可以艾灸疾病重点的一侧。这个度,一定要自己来掌握。




    艾灸穴位的要求必须准确吗?

    针灸是点,艾灸是片。我们在针灸的时候,要求穴位必须准确。但是在艾灸的时候,就不一定十分准确了。当然如果你对穴位掌握的很好,准确取穴的治疗效果应该成正比。

    如果你知道生病的部位,那么患处艾灸也很重要。因为艾灸会有渗透热度、传热度、融合热度等方式,所以艾灸适合大众。如果穴位掌握的不准,就在生病位置坚持艾灸也会有效果的。




    不同季节、年龄怎样灸

    冬天宜温补生阳,适宜多灸;夏季阳气浮于外,阴寒之邪易进入身体,适当多灸;南方寒湿严重的地区,适当多施灸。




    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也是不同的。老年或体弱的人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而壮年者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所谓“多灸”意思就是时间长一些,灸的次数多些)

    至于灸的程度,施灸后应以自觉温热舒畅,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停灸多时,尚有余温才算到家。

    《医宗金鉴》认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五壮。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因此,不管灸治哪个穴位,都要“足量”,热力要能够深入体内,直达病所。为了防止施灸时出现的痛苦,提出可以隔日灸,还视病情的深浅轻重、穴位的位置来决定艾炷的大小和壮数。

    取穴要讲姿势




    或坐位,或卧位,必须自然放松,充分暴露穴位,要有依靠,稳妥舒适,能够持久,然后点穴施灸。

    穴位是按骨度法取的,固定不变。敏感点也叫阿是穴,或热敏点,或嗜热点,会随病情改变而转移或消失。用直接灸法则取固定穴位不变,以免多处灸成疤痕。

    取穴宜精简,以治病主穴为主,配穴少用。如胃病取胃俞、中脘为主穴,配足三里穴,仅 此5 个点。一般以 3~7 个点为宜。每穴灸 5~9 个艾炷,每次总数以30~60 个而已,操作熟练不过 10分钟左右。

    季节交替最宜灸

    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此时经脉开合,气血流转,适时以艾灸火热之力助阴阳互生,气血旺盛,治病防病能够事半功倍。




    施灸要掌握好“量”

    (1)“壮”:古代将灸法的计数单位称为“壮”,即施灸时每燃完一个艾炷就称为“一壮”。一般来说,艾炷越大,刺激量就越大;艾灸壮数越多,刺激量也就越大。通常每个穴位一般灸3~7壮。

    (2)施灸的距离:清艾条施灸一般距离皮肤2~3厘米,以不引起灼痛为度。一般来说,距离越大,刺激量越小。

    (3)施灸的时间:时间为5~10分钟。一般时间越长,刺激量越大。

    施灸的先后顺序

    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

    但在特殊情况下,不必过于拘泥,可酌情而灸。

    灸法禁忌

    (1)颜面部、心前区、大血管和关节活动处不可用瘢痕灸。

    (2)禁灸和慎灸的穴位有睛明、丝竹空、瞳子髎、人迎、经渠、曲泽、委中等。

    (3)妇女妊娠期,腰骶部和少腹部不宜用瘢痕灸。

    (4)对外感热病、阴虚内热、阴液不足及邪热炽盛的病人一般不宜施灸。

    (5)患者过劳、过饱、过饥、大渴、大惊、大恐、大怒之时禁灸。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vivi】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举报/报错】




















    姓名:好**




    电话:137********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加我微信 艾灸养生,请联系我

    我要升级 >>

    艾灸学堂

    相关阅读




      艾灸不是瞎灸,怎么灸?灸多久?灸几次?很多人都弄错了!



      艾灸不全是"慢郎中",也可一穴稳准狠!艾灸这些穴位,急治很简单



      秋天咳嗽季要来了!学会四步止咳法,不吃药不打针



      【穴位查找】球后穴:清肝明目



      【穴位查找】肩外俞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主治:肩背酸疼 上肢冷痛

    © 2017-2019 传艾微站.com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23702号





      我的网站产品展示免费咨询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88629232512375244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