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524|回复: 0

    [第3章 医学心理学基本理论]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 15: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1-11 17:37 编辑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B.F.Skinner)和桑代克(E.L.Thomdike)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它的关键是描述个体做出特定的行为反应,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变化的结果也就是行为后果会影响继后行为。如果行为后果对个体是积极价值的,会激发后继出现相同行为;如果行为后果是消极价值的,则会抑制后继行为减少或停止。

          斯金纳从20世纪20年代末就开始对小白鼠学习的实验研究。他的动物实验装置被称为“斯金纳箱”。早期的斯金纳箱结构简单,在一个木箱内装有一个操作用的按键或杠杆,还有一个提供食物强化的食盒。小白鼠一触按键或按压杠杆,食物盒就出现一粒食物,对小白鼠的操作行为给予强化,从而使动物按压杠杆的动作反应概率增加。斯金纳认为,这种先由动物做出一种操作反应,然后再受到强化,从而使受强化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的现象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这种反射与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先做某种操作反应,然后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为R→S。由此,斯金纳进一步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

          操作性条件反射作为行为后果对行为的影响有强化作用。所谓强化,是指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紧接着出现一个直接的后果,而这一行为后果又导致该行为在将来被加强。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满足了个体需要的好的行为后果,使某一行为得以增加;负强化是指个体想避免遭受不良行为后果,使某一行为增加。例如,家长为了让孩子增加学习行为,可以用奖励的方式,是正强化;孩子也可以为避免父母教训而增加学习行为,是负强化。负强化与惩罚不同的是,惩罚目标是减少行为发生,负强化是增加行为发生。强化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广泛。例如,当孩子在商店因妈妈不给买玩具而哭闹时,如果妈妈此时买了玩具,等于强化了孩子哭闹的行为,容易导致孩子下次再发生哭闹事件,玩具强化了哭闹行为。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