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305|回复: 0

    [第3章 医学心理学基本理论] 【第五节 其他理论观点】 一、心理生物学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 10: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节 其他理论观点
          一、心理生物学理论
          随着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心理生物学研究正在医学心理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心理生物学研究的特点是采用严格的实验设计、客观的测量手段和可靠的数理计算,能准确地揭示心身之间的某些本质联系。另外,由于技术的先进性,心理生物学的研究也更加具有前沿性。

          大批生物学学者和心理学学者进行了心理生物学研究,其核心是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的相互影响。早期的研究集中于脑功能区与脑机制的研究,即心理功能与脑的位置的对应关系与发生机制,包括感觉功能区、记忆功能区、情绪功能区、情绪相关研究、心理变量与生物学变量相关研究。现代的研究已经从对脑的研究发展到生理机制对心理的影响,包括中枢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学、遗传学、神经影像学等领域的研究。

          1.脑功能区研究
         (1)感知觉的脑功能区 20世纪,英国神经病学家杰克逊(J.H.Jackson)关于感觉障碍的脑机制的心理学研究、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A.R.Laria)对大脑功能的分层定位研究,肯定了大脑皮质中央沟后部区域的损伤与感觉障碍的相关性,为感觉障碍的脑机制研究奠定了心理学基础,并为临床中对感觉障碍进行精确定位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2) 记忆脑功能区 研究者试图发现与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记忆及不同的记忆过程相应的神经生理解剖学的位置,对边缘系统包括海马结构在记忆中的关键作用达成了共识。

          2.情绪相关研究
         (1)情绪丘脑说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于20世纪20年代在生理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假说,该理论认为情绪的控制中枢在丘脑。他还提出了紧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概念和机体内平衡(homeostasis)理论,即当个体处于恐慌、饥饿等紧急状态时会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同时通过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协调调节使机体保持内环境的平衡。与此同时,俄国巴甫洛夫学派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情绪的动力定型和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控制情绪并调节内脏功能,进而提出了皮层内脏相关学说。

          (2)应激学说 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H.Selye)通过实验提出应激学说。塞里指出,当机体遭受外界各种不良刺激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非特异性反应,即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由此创立了著名的应激学说。根据这一假说,个体对外界紧张性刺激首先表现为警戒反应,之后是适应或抵抗期。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则进入衰竭期,个体出现头痛、血压升高等躯体症状,并可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

        (3)情绪中枢说 20世纪40年代,赫斯(W.Hess)首先利用电刺激的方法研究动物的情绪反应,发现了“情绪中枢”。他发现使用微电流刺激猫下丘脑特定区域可引发出恐惧、愤怒等情绪反应和攻击行为。他的研究带动了寻找“情绪中枢”的热潮。紧随其后,美国生理心理学家奥尔兹(J.Olds)和米尔纳(P.Milner)意外发现了“愉快中枢”,已证明下丘脑存在“性中枢”“摄食中枢”“饱食中枢”和“兴奋中枢”等等。这些“情绪中枢”的发现为中枢控制情绪的假设提供了丰富的证据。

          3.心理变量与生物学变量相关研究 美国精神科医师沃尔夫(H.G.Woff)是人类心理生物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在心身医学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在1943年出版的《Hu-man Gastric Function》这本书中阐述了人类心理变量和生物学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理因素相互作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在研究中对心理变量定量化,并客观地测量所观察的生理和病理学变化。

          4.中枢神经递质的研究 研究证明,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轻色胺(5-HT)、乙酰胆碱(Ach)、y-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等经典的神经递质在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中发挥了作用。中枢DA功能与人类的心理活动关系非常密切,中枢特别是中脑边缘系统DA功能过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有关,而前额叶DA功能不足则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关。而在重性抑郁障碍时可能有中枢NE功能不足,尤其是在双向情感障碍的抑郁状态时有NE代谢产物MHPG的排泄减少。5+HT的正常功能对维持人类精神活动的正常有重要的作用。药理学研究显示,重性抑郁障碍、强迫性神经症、焦虑症和惊恐障碍及进食障碍都与中枢某些通路5-HT功能不足有关,而精神分裂症则可能是由于中脑边缘系统和前额叶5-HT功能过高。中枢Ach参与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时中枢Ach神经元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导致其功能不足。

          5.神经内分泌的研究 神经内分泌与大脑功能密切相关。其中下丘脑、垂体和靶器官之间构成的几个轴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

          (1) HPA轴对应激的影响 由下丘脑所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垂体所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外周器官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醇都与应激调节有关。现代研究已证明,处于紧急状态时血中ACTH的升高主要是由于下丘脑的室旁核释放CRH引起的。脑对应激的调节主要通过:1激活脑干青斑核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而释放儿茶酚胺;2兴奋下丘脑一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脑边缘系统如海马、内嗅皮质、扁桃体等也参与应激的调节。

          (2)HPT轴对痴呆的影响 该轴中由下丘脑所释放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神经元的兴奋性、行为和神经递质的调节,特别是对中枢隔区、海马胆碱能系统和黑质-纹状体DA系统的调节有直接作用,而胆碱与老年痴呆直接相关。

          (3)HPG轴的综合影响 该轴所释放的性类固醇在个体出生后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于性的发育。各种雄性功能不足状态使攻击性和性动力不足,而补充雄性激素可提高攻击性和性行为。而月经前及产后的情感改变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关。此外维持生理水平雌激素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够增强乙酰胆碱神经元对皮层和海马的投射,减低胆碱能神经元损害所伴随的认知障碍。此外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缩胆囊素(CCK)、血管紧张素(VAP)等也具有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影响着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6.神经免疫学的研究 研究表明 心理因素和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神经内分泌系统在机体应激过程中对免疫功能进行着调节。早期关于应激反应的研究发现,长久的应激可严重影响免疫功能,引起肾上腺增大,伴随胸腺和淋巴结的退化。应激过程中HPA轴可以改变外周糖皮质醇水平,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变各种主要免疫细胞的反应性。几乎所有激素,包括神经激素和神经调节激素都在应激的作用下进一步影响免疫功能的不同方面。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很大,如亲人亡故这样的负性生活事件可使T细胞对植物血凝素的转化反应和NK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是使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的部分原因。许多重性精神疾病也常伴发免疫功能的改变,如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酒中毒、阿尔兹海默病、孤独症等。使用精神药物也可使免疫细胞数目和功能发生改变,许多精神药物对各种免疫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7.遗传学的研究 一般认为,精神疾病与多基因遗传密切相关。如果某种疾病是由一系列遗传易感基因的积累而引发,那么与患者的血缘关系越近,可能带有相同易感基因的概率就越大,发病率也越高。反之,如果某种疾病在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随亲属级别升高而升高,也可以作为该疾病遗传背景的证据。

          目前常用的遗传学研究技术和方法包括: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组扫描、关联分析和连锁分析、基因芯片及动物模型等。可用于对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和注意缺陷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的遗传基础的研究。

          疾病遗传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基因治疗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还处于非常初期的探索阶段,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可能成为对付精神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8. 脑影像技术 目前用于进行脑定位、脑功能、脑代谢及某些精神异常机制研究的脑影像技术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等。

          MRI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在心理学领域中也得到了运用。这种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大脑的灰质体积与密度等。

          fMRI是一种以MRI研究活体脑神经细胞活动状态的新技术。此技术被应用于很多心理活动的脑功能研究,如语言、感觉、运动、情绪等。

          DII用于脑白质的连贯性研究,其用途不仅在于研究健康组织的结构及功能,而且对探讨某些影响组织结构连贯性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也有重要意义。

          MRS提供了进行非侵入性研究组织的生物化学成分的能力,而SPECT和PET仍然是受体配体研究的重要手段。

          9.神经电生理及其他研究 目前的神经电生理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脑电图及相应的睡眠脑电图、脑地形图、诱发电位等,主要用于探索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如准备、期待注意、动机及觉醒等)的神经电生理的基础。

          心理应激测试术(MST),即以心理作业(如问题解决、信息处理、心理主动、情感状态、厌恶或痛苦等作业)为应激源,同时配合各种生物参数的记录,主要用于系统的心理生理学研究。

         心理生物学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及其相应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有助于阐明多种疾病,特别是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并为其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是生物、社会和多种其他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而心理生物学侧重于生物科学的研究手段,试图以心理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和生物学的理论观点来全面解释复杂的心理现象和心身关系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采用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并重的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