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366|回复: 0

    [第5章 心理应激] 【第二节 应激过程】 三、应激反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 15: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节 应激过程

          三、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指由应激源导致个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行为变化。由此可将应激反应分为心理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三部分。其中的心理反应又可以进一步分成情绪性反应、认知性反应。三者常同时发生并相互影响,几乎所有的应激反应都是综合性的反应。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做出的一种适应。

          (一)应激的心理反应
          应激的心理反应可以涉及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例如应激可使个体出现认识偏差、情绪激动、行动刻板,甚至影响到个体的自我认知。但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是应激的情绪反应。以下分别介绍应激的情绪反应、某些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

          1.应激的情绪反应 个体在应激情况下出现以下几种常见的情绪反应:

          (1)焦虑(anxiety),焦虑是个体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是应激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是情绪的唤起状态。在心理应激条件下,适度的焦虑可提高人的警觉水平,伴随焦虑产生的交感神经系统的被激活可提高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对能力,是一种保护性反应。

          (2)恐惧(dread) 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特定危险的情景或对象时的情绪状态,伴有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全身动员,但没有信心和能力战胜危险,只有回避或逃跑,过度或持久的恐惧会对人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3)抑郁(depression) 抑郁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的情绪状态,常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常由遭受重大挫折如亲人丧亡、失恋、失学、失业和长期病痛等重大应激引起。

          (4)愤怒(anger) 愤怒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分泌增加,因而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新分配,支气管扩张,肝糖原分解,并多伴有攻击性行为。患者的愤怒情绪往往成为医患关系不良的一种原因。

          2.应激的认知反应  轻、中度应激时,个体会出现感知觉增强、警觉性提高、注意力集中、思维活动加快等一系列应对反应。但严重或持续应激时,个体的认知反应会出现抑制,可表现为感知混乱、注意狭窄、思维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状态。例如,一个平时很通情达理的人,在应激现场可能会变得“蛮不讲理”。应激的严重临床后果,如应激性精神障碍,特别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则往往表现更多的如闪回、闯入等病理性认知症状。

          (二)应激的行为反应
          伴随应激的心理反应,机体在外表行为上也会发生改变。

          1.逃避(escape)与回避(avoidance) 逃避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为;回避是指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摆脱应激源和缓解应激情绪。

          2. 退化(regression)与依赖(dependence) 退化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退化行为主要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同情、支持和照顾,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和痛苦。退化行为必然会伴随产生依赖,即事事处处依靠别人的关心照顾,而不是自己去努力完成本应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敌对(hostility)与攻击(attack) 两者共同的心理基础是愤怒,敌对是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出来的是不友好、谩骂、憎恨或羞辱他人。攻击是在应激刺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做出反应,攻击对象可以是人或物,可以针对他人也可以针对自己。例如,临床上某些患者表现的自损甚至自伤行为,如不肯服药或拒绝接受治疗,或自己拔掉引流管、输液管等。

          4. 无助(helplessness)与自怜(self-pity) 无助或失助,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的行为状态,通常是在经过反复应对不能奏效,对应激情境无法控制时产生,其心理基础包含了一定的抑郁成分。自怜即可怜自己,对自己怜悯惋惜,其心理基础包含对自身的焦虑和愤怒等成分。

          5.物质滥用(substance abuse) 一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激的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的行为方式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尽管这些不良行为对应激和自身都没有益处,但能暂时产生麻痹自己摆脱自我烦恼和困境的作用。

          (三)应激的生理反应
    应激的生理反应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细胞与分子水平。各种应激源刺激人的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导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并且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三条途径的相互作用对应激源做出生理性反应。

          1.神经-神经中介机制 主要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轴起作用。刺激性生活事件形成神经冲动到达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经过中枢的加工、处理后将冲动下传,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轴,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激素通过兴奋网状结构提高心理上的警觉性,兴奋心血管系统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增加对心、脑、骨骼肌等重要器官血液的供应以应付刺激情境。同时还引起胃肠蠕动减慢、消化腺分泌减少、呼吸加快、出汗、代谢增强、肝糖原和脂类分解加速的反应。直到机体适应刺激情境或刺激情景去除后,这些生理反应才逐渐消失。

          2.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 主要通过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起作用。腺垂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而肾上腺皮质是腺垂体的重要靶腺之一。持久而强烈的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强烈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下丘脑合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刺激垂体前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再刺激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分泌。糖皮质激素作用于机体则发挥抗炎、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强机体对内毒素抵抗力的作用。盐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则引起水钠潴留,排钾增多。研究表明,预期手术、亲人亡故、破产等应激情况下均有上述系统的激活。

          在应激反应中,胰腺和甲状腺等内分泌腺也起一定的作用。实验证明,在应激状态下,分解代谢类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多,而合成代谢类激素如胰岛素、睾丸素分泌减少;在恢复阶段,这些变化正好相反。这些生理变化为机体在应激情况下适应环境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神经-免疫系统中介机制 在应激过程中,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着双向性调节。大脑皮质、边缘系统、下丘脑及众多神经核团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参与了免疫功能的调节,应激会导致胸腺和淋巴组织退化或萎缩,抗体反应出现抑制,巨噬细胞活动能力下降,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受抑等。一般认为,短暂而不太强烈的应激不影响或略增强免疫功能,长期较强烈的应激会损害下丘脑,造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使内环境严重紊乱,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例如,有学者曾经对澳大利亚一次火车失事死亡者的配偶进行研究,发现丧亡后第5周,这些配偶的淋巴细胞功能抑制十分显著,比对照组低10倍。考试压力及婚姻不和等情感性应激刺激常伴有自然杀伤细胞的百分比率和活性的降低。另外,精神疾患伴有免疫功能失调亦是公认的。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