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395|回复: 0

    [第6章 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 16: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六章 心身障碍与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由于心理应激不适应导致的躯体化反应。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数据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患者中,有1/3的患者所患的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案例】
          李某,女,61岁,慢性腹泻3年余。经问诊,知其缘于家中失窃后怒气顿生,终日愤世怨言,致家人畏惧避烦,逐渐孤独寡言,情绪低落,自语晦气,然触景即心烦易怒。症见面色萎黄,胁腹作胀,肠鸣腹痛即大便泄泻,泻后痛缓,日行2~3次,食欲缺乏。查肝功能、血脂、血糖、甲状腺功能测定均正常,血压120/68mmHg。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抑郁状态”。
    问题:该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吗?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或称心理生理疾病(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功能性障碍常习惯称之为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因其虽有生理功能的紊乱,但未出现躯体器质上的改变。因此,狭义上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等。现在,心身疾病所包含的内容已成为并列于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第三类疾病,心身医学也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精髓。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
          心身疾病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3.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发病的基础,心理社会因素起“扳机”的作用。

          4.某种人格特质是疾病发生的易患因素,如A型人格、C型人格等。

          5.心身疾病一般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效果较好。对该病采用单纯的生物学治疗,效果不理想。

          (三)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
          心身医学在西方诞生后,心身疾病的概念不断被完善。临床研究表明,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单纯的躯体治疗效果有限,或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有调查统计表明,在国内综合性医院就诊的初诊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典型的心身疾病患者所占比例高达30%以上;心身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发病率高达60%。因此,心身疾病的相关研究日益引起医学及心理学界的重视。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精神疾患与躯体疾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有疾病都有其心理和躯体方面的改变。因此,所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应当包括针对心理和躯体两个方面的方法措施。

          (四)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
          躯体疾病本身作为应激源同样能导致心理反应。

          1.躯体疾病引起患者的心理反应 包括:1自我意识转变;2对疾病的认知反应;3情绪反应。

          2.躯体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包括:①原发性心理障碍,是指功能障碍引起的心理症状,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2继发性社会后果,是指患病后社会关系改变引起的后果,如患病后与家人的关系、对学习工作的影响等。

          3.躯体疾病对心理的影响 不同的躯体疾病可通过对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影响心理活动。如脑血管意外或心脏病引起的焦虑,高血钾可致知觉异常,高血钙可致淡漠、幻觉等。

          (五)心身疾病的分类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和日本心身医学会有关心身疾病的分类,结合我国医学界目前的一些分类,提出以下分类标准:

          1.心血管系统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

         2.消化系统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呃逆、神经性厌食、贲门痉挛、幽门痉挛、直肠刺激综合征、习惯性便秘等。

          3.呼吸系统 支气管哮喘、过度呼吸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变态反应性鼻炎等。

          4.神经系统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癫痫、心因性知觉异常等。

          5.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自发性低血糖、艾迪生病(Addison dis-ease)、垂体功能减退症、肥胖病等。

          6.泌尿生殖系统 阳痿、早泄、过敏性膀胱、心因性排尿困难、神经性夜尿症、游走肾等。

          7.肌肉骨骼系统 全身性肌肉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痉挛性斜颈、面肌痉挛、书写痉挛、脊椎过敏症、颈肩腕综合征等。

          8.皮肤科 全身瘙痒症、局部瘙痒症(肛门瘙痒症、外阴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多汗症、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银屑病、圆形脱发、白瘢风、痤疮等。

         9.妇产科 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心因性闭经、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k 合征、女性性功能障碍(性感缺乏、性欲减退、功能性阴道炎、习惯性流产、心因性不卡 孕)等。

         10.儿科 遗尿症、继发性脐绞痛、神经性厌食、夜惊症、心因性发热、站立性调节障 * 碍、异食癖、口吃、多动综合征等。

        11.外科 心因性疼痛、肠粘连、倾倒综合征、多次手术综合征等。

          12.耳鼻喉科 梅尼埃综合征、咽喉部异物感、心因性发音障碍、瘾症性失音、耳鸣、耳聋、晕车等。

          13. 眼科    原发性青光眼、眼肌疲劳、眼肌痉挛、中心性视网膜炎等。

          14.口腔科 特发性舌痛症、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臭、唾液分泌异常、咀嚼肌痉挛、题下领关节紊乱综合征等。

          15. 其他全身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恶性肿瘤等。

          (六)中医心身医学相关理论
          我国是世界上心身医学思想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意识到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意义,并通过心理疗法治疗疾病。中医心身医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内经》,书中提出了天人相应、形神相应、七情致病等整体观点。中医学认为,人身由神与形两部分组成。“形”指人体的各种物质结构,如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神”又称神明或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性格、情感等。强调形生神,神御形,形神互相依存,而神依附于形。其在重视人本身统一性的同时,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密切相关性,并把这种关系贯彻于防病、治病和养生的全部过程。这与现代心身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几乎是一致的。

          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上,中医学认为,“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一贯主张心身应该同治。《内经》提出了许多心身同治的方法,如:①调神以治形,即通过干预心理活动,治疗躯体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的以情胜情法,以及移精变气、顺情从欲等方法。②治形以疗神,即通过治疗躯体疾病来干预心理活动,体现了心身同治的原则。《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因此,治疗神明之病要调心以治“神”。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