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针灸学堂
›
医学心理学
›
【第一节 患者心理】 一、患者角色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1445
|
回复:
0
[第8章 患者心理与医患关系]
【第一节 患者心理】 一、患者角色
[复制链接]
针灸学堂
针灸学堂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1-17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1-17 10:01 编辑
第八章 患者心理与医患关系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及特殊患者的心理问题;同样,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使医患双方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也有利于医生以积极的情绪状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因此,了解医患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节 患者心理
【案例】
张某,女,40岁。因手发肿到医院就诊,后诊断为系统性硬皮病。自己上网查询相关疾病知识后,极度恐慌,认为自己全身皮肤很快会变硬,最后会萎缩致死。于是终日以泪洗面,重度抑郁,甚至放弃治疗。
问题:患者处于何种心理状态?如何解决?
医疗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增进和保持健康、诊断与治疗疾病,以促进患者恢复其正常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为此,必须了解患者的角色、一般心理特征及特殊状态患者的心理问题。
一、患者角色
人们一直认为,患病的人就是患者(patient)。这个理解不确切,只看到了“病”,而没有重视人本身。因为人的社会文化因素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患有疾病的人可能没有求医行为,照常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自己不认为自己是个患者,社会也没有将他列入“患者”的行列;有些人并不存在躯体疾病,只是由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病感”,觉得不舒服,寻求医生的帮助;还有些人既无疾病,又无病感,但为了某些目的,也寻求医生的诊断书、处方,成为“患者”。所以有一句看似玩笑的话说:“没病说有病,那是神经症,有病说没病,那是精神病,有病说有病那是真的病!”此外,到医院正常分娩的孕妇和来医院体检的健康人,也被列入患者系列,一并进行就诊数量的统计。因为,到医疗部门挂号就诊时已经取得医生诊治的权利,可以称为患者了。把上述几种不同情况的人,看成是一类统一的特殊社会群体,是广义的患者。
角色一词引自戏剧艺术,被社会学用来描述社会生活中的人所具有的身份。为了从患者的整体上分析其心理与行为,选择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必要了解社会对患者角色的定位。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H.Mead)于20世纪30年代将原本是戏剧术语的“角色”一词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认为每一个人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人就是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的总和。社会角色(social role)是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例如,医生是一种社会角色,作为医生就应该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等责任和义务,并享有诊断、治疗疾病的权利,其行为应该符合医生角色的行为规范。人的社会地位与身份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会有所不同,所以一个人可以同时或相继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患者角色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Parsons)于1951年提出。他认为患者角色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患者可以从常态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免除其原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第二,患者对其陷入疾病状态也是没有责任的。疾病是超出个体自控能力的一种状态,也不符合患者的意愿,患者本身就是疾病的受害者,他无须对此负责。第三,患者要努力使自己痊愈,有接受治疗、努力康复的义务。第四,患者要求得到有效的帮助并在治疗中积极配合,主要是寻求医生的诊治并与医生合作。帕森斯的理论强调了患者有从正常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的权利,且无需为疾病承担责任;同时又有寻求医疗、早日康复的义务。这一理论符合患者角色的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慢性病患者并不能完全免除正常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而部分性病、艾滋病和成瘾物质依赖等疾病的患者则需负道德甚至法律责任;甚至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不同的人会得不同的病,一个独立的因素是患者的性格及生活方式。而我们每个人都需对自己的性格和生活方式负责,患者也不例外。还有些患者患病后不积极寻求医疗,还存在有病不治的情况。
继帕森斯的理论之后,对患者角色还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弗雷德森(Frederson)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患者角色的内涵:其一是个体疾病表现的严重程度。如果疾病严重,需立即脱离原有的社会角色而进入患者角色;如果疾病较轻,则会暂时离开或不离开原有的社会角色,其二是进入患者角色后应承担的义务和获益不同,可分为三种情况:1条件性获益,以努力恢复原有的角色为条件而暂时免除原有的责任和义务;2非条件性获益,濒死患者被无条件地免除正常责任与义务;3耻辱性获益,如成瘾患者,病后可免除正常责任与义务,但须承担某些歧视与耻辱。
还有观点认为,患者角色由三个要素构成:第一,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常变化;第二,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而引起个体行为的某些异常及阳性体征的出现,主要是有自觉症状或功能障碍及没有自觉症状的阳性体征;第三,由于个体行为的异常变化和阳性体征的出现而引起社会关系的改变。这种观点突出强调存在生理的改变是患者角色的前提。与此相反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患者是有求医行为或正处于医护帮助中的人,以有无求医行为作为判断患者角色的依据,且患者需经医生或医疗机构的认定。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患者角色可包括以下三点内容:第一,有生理或心理的异常或出现有医学意义的阳性体征;第二,应得到社会承认,主要是医生以有关医学标准认定其疾病状态;第三,处于患者角色的个体有其特殊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1.患者的权利
患者作为社会的特殊人群,有一定的心理需求,被社会所认可就成为他们的权利,这是维持患者社会利益的标志。患者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到社会尊重、理解的权利
患者是社会成员,是具体的社会人,在疾病状态下受到痛苦的折磨,产生不同的心理改变,需要社会、医务人员的尊重和理解,帮助患者减轻痛
苦,体谅他们的处境。
(2)享受医疗服务和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
患者到医疗部门看病挂号,就取得了医疗服务的权利,并不管其有病无病。出于诊断与治疗的需要,患者将个人隐私告诉医护人员,有权要求给予保密。
(3)免除或部分免除健康时的社会责任的权利
当一个人患病后,为了治疗的需要必须免除其健康时的社会责任,减轻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利于康复,以便以后继续承担社会责任。获得患者的角色后,其他社会角色则部分或全部取代,学生可以请假、休学,职场人员可根据其病情更换工种甚至暂停上班。
2.患者的义务
患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社会给予患者权利的同时,要求患者担负一定的社会义务,维护社会秩序。患者的义务主要有:
(1)及时就医,早日康复的义务
一个社会成员的健康与全社会成员联系在一起,个人属于社会,为了全社会的利益,患者必须及时就医,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否则,社会整体的健康水平便会受到影响,个人也将蒙受损失,甚至生命危险。例如,某些传染病的防治涉及社会的安全,患者必须及早就医甚至被强制性地接受治疗,这也是对社会所必须承担的义务。
(2)寻求有效医疗,认真遵守医嘱的义务
患者应到社会的正规医疗部门就诊,获得科学的医疗;为保证疗效,必须遵守医嘱,按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服药、注射,改变不良嗜好、生活习惯与性格,主动配合医护工作。这对患者尽早康复、提高疗效是一个关键环节,是社会对患者的客观要求。
(3)遵守医疗部门的规章制度的义务
如门诊、病房、探视等方面的制度,有秩序地诊治疾病,还要按不同费用标准按时付费。
以上患者的权利与义务是从社会对患者角色的要求方面提出的,实现上述权利与义务还要受具体社会条件制约,如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政治制度、医疗技术发展水平与社会卫生保健制度、人们的道德观念等。医务人员了解患者角色的含义,有利于针对患者角色的心理适应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对那些并没有疾病而要求获得“患者”角色的人,及时识别并分析其社会心理动机也是大有帮助的。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应及时指导患者的角色转换,即适时地进入患者角色,康复后尽快摆脱依赖心理,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避免患者角色习惯化。
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其行为就应随时间、环境的不同而进行调整,这就是角色转换。一名医生住院,由医生角色转换为患者角色,就应该安心接受治疗,而不应对治疗过程横加干涉。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如果能随着角色的变化改变行为,符合角色要求,就是角色适应;如不符合角色要求,则会出现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有三种类型:①个人期望与角色要求发生矛盾而出现的自我角色冲突。如一个崇尚实干、拙于表达的人担任教师角色,会觉得讲课没有意思。2个人身兼多种角色,不同角色要求之间的矛盾。如忠孝不能两全、事业与家庭很难兼顾等。3不同的人对同一社会角色的不同期待产生的矛盾冲突。如对一名公司的中层领导,上级要求他严格管理所属员工,多为公司利益考虑;而员工则希望他对大家宽松一些,多为员工谋福利。当个体出现角色冲突时,应及时进行心理调节,恰当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适应角色要求。
患者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患病时人们会面临角色转换,即由健康人转换为患者角色。角色的转换使患者的行为和社会对其行为的期待发生了变化,也使患者出现了一些角色适应问题。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