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4-25 13:59 编辑
第九节 头针法
头针法,又称头皮针法,是指采用毫针或其他针具刺激头部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有二:一是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二是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头针法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所有阴经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亦上达于头面。头针治疗疾病的记载始于《内经》,后世《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文献记载头部腧穴治疗全身疾病的内容则更加丰富。随着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头针的穴线定位、适用范围和刺激方法渐成体系,头针已成为世界范围针灸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为促进头针应用的发展与研究,1984 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会议通过了中国针灸学会依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结合传统穴位透刺方法”的原则拟定的《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2008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再次颁布和实施了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部分:头针》。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标准头穴线均位,按颅骨的解刨分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区,共14条标准穴线(表5-4、表5-5、表5-6、表5-7):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 在额部正中,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图5-48) | 头痛、强笑、自哭、失眠、健忘、多梦、癲狂痫、鼻病等 | | 在额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图5-48) | 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等上焦病证 | | 在额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图5-48) | | | 在额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条长1寸的线(图5-48 ) | 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下焦病证 |
表5-5 顶区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 在头顶部,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间的连线(图5-49) | 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皮质性多尿、小儿夜尿,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高血压,头顶痛等 | | 在头部侧面,从督脉前顶至胆经悬厘穴的连线(图5-50) | 对侧肢体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将全线分5等分,上1/5治疗对侧下肢中枢性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中枢性瘫痪,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硬化等 | | 在头部侧面,从督脉百会穴至胆经曲鬓穴的连线(图5-50) | 对侧肢体中枢性感觉障碍。将全线分为5等分,上1/5治疗对侧下肢感觉异常,中2/5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对侧头面部感觉异常 | | 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承光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线(图5-49、图5-50 ) | | | 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从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线到承灵穴(图5-49、图5-50) | |
表5-6 颞区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 在头部侧面,颞部两鬓内,胆经领厌穴与悬厘穴的连线(图5-50) | | | 在头部侧面,颞部耳上方,胆经率谷穴与曲鬓穴的连线(图5-50) | |
表5-7 枕区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 在枕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之间的一条长1.5寸的线(图5-51) | | | 在枕部,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5寸起,向上引一条长1.5寸的线(图5-51) | | | 在枕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条长2寸的线(图5-5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