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4-28 10:08 编辑
第六节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特定穴的概念和分类在第章中已有详细论述,本节主要讨论特定穴在临床 上的具体运用。
一、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远部选穴的主要穴位。十二经脉中每条经有5个穴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60个五输穴。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按照“阴井木”“阳井金”和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配属。十二经脉五输穴穴名及其五行属性见表6-2及表6-3所示。
[附井荥输(原)经合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根据古代文献和现代临床实际应用情况,五输穴的选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指出了荥穴和输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合穴主要治疗内腑病证。《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其后,《难经·六十八难》又做了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综合现代临宋的应用情况,井穴多用于急救,荥穴主要用于治疗热证,输穴多主脏病,经穴多主经脉循行部位痛证,合穴多主腑病。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难经·六十九难》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思想,将五输穴配属五行,然后按“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这一取穴法亦称子母补泻取穴法。在具体运用时,分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方法。例如,肺经的实证应“泻其子”,肺在五行中属“金”,因“金生水”,“水”为“金”之子,故可选本经五输穴中属“水”的合穴尺泽;肺经的虚证应“补其母”,肺属“金”,“土生金”,“土”为“金”之母,因此,应选本经属“土”的五输穴,即输穴太渊。此为本经子母补泻取穴法。同样以肺经实证为例,在五行配属中肺属“金”,肾属“水”,肾经为肺经的“子经”,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应在其子经(肾经)上选取“金”之“子”即属“水”的五输穴,为肾经合穴阴谷。此为他经子母补泻取穴法。各经五输穴子母补泻取穴详见表6- 4。
简言之,本经子母补泻法,“实则泻本子, 虚则补本母”。为便于记忆,编歌诀如下: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 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泻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 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子母经补泻法,“实则泻子本,虚则补母本”。
3.按时选用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内容,经脉的气血运行和流注也与季节和每日时辰的不同有密切的关系。《难经.七十四难》云:“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这实质上是根据手足三阴经的五输穴均以井木为始,与-一 年的季节顺序相应而提出的季节选穴法。另外,子午流注针法则是根据一日 之中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开阖的时间不同而选用不同的五输穴,本针法将在附篇中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