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956|回复: 0

    [第7章 针灸治疗各论] 【第二节妇儿科病证】痛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9 10: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或伴有恶心呕吐的病证。以青年女性为多见。其发生常与受寒饮冷、情志不调、起居不慎、先天禀赋、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胞宫,与冲、任二脉及肝、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实证是冲任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虚证为冲任虚损,胞宫、经脉失却濡养,不荣则痛。

      西医学中,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见于月经初潮后不久的未婚或未孕妇女继发性痛经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子宫颈口狭窄及阻塞等。

    辨证

    1.实证

      主症  经前或行经期小腹剧烈疼痛, 痛处拒按。

      兼见小腹冷痛,可放射到股内侧及阴道和肛门,得热则舒,经血量少,色紫暗有血块,舌淡胖苔白,脉沉紧,为寒凝血瘀小腹胀痛,可放射到胸胁、乳房,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血块,块下后痛减,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或涩,为气滞血瘀。

    2.虚证

      主症  行经期或经后小腹 或腰骶部绵绵隐痛,痛处喜按。

      兼见腰骶部隐痛,经行量少、色红,伴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细,为肾气亏损小腹绵绵作痛,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伴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弱,为气血不足。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行气活血, 调经止痛。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中极  三阴交  地机  次膠  十七椎

      配穴  寒凝血瘀配关元、归来气滞血瘀配太冲、血海。

      方义  中极为任脉穴, 与足三阴经相交会,可通调冲任,理下焦之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调理肝、脾、肾,活血止痛地机为牌经部穴,善于止痛治血,取之能行气活血止痛十七椎、次醪是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单用即效。

      操作  毫针泻法,寒凝者加艾灸。

    (2)虚证

      治法  调补气血, 温养冲任。以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次黪  十七椎

      配穴  肾气亏损配太溪、 肾俞气血不足配气海、脾俞。

      方义  关元为任脉穴, 又为全身强壮要穴,可补益肝肾,温养冲任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功擅补益气血三阴交可调理肝、脾、肾,健脾益气养血。三穴合用,可使气血充足,胞宫得养,冲任自调。次鶻、十七椎是治疗痛经的效穴。

      操作  毫针补法, 可加灸。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交感、皮质下、肾、骶腰椎。每次选2~4穴,毫针刺用中等刺激,也可用压丸或埋针法。

      (2)皮肤针法选背腰 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经、胃经,用皮肤针叩刺,中等刺激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1次。

      (3)穴位注射法 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地机。每次选2-3穴,用利多卡因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人药液2mL,隔日1次。

    按语

        1.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对继发性痛经,应明确诊断原发病,进行综合性治疗。

       2.经期注意卫生,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和精神刺激,防止受凉、过食生冷。

       3.现代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痛经与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抑制前列腺索的释放、调节内分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