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操作方法
(一)使用方法
以G6805- I型电针治疗仪为例,介绍仪 器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该仪器之前,首先应该逐一检查电针仪各输出旋钮或按键并调整到“零”位,然后将电源插头插入220V交流电插座内。
该仪器正面有5个并排旋钮,每只旋钮调节强度与相应输出插孔相对应,使用时,将电极线插头端插人相应的主机输出插孔,每路输出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和患者耐受度任意调节。
附治疗时,电极线输出端两极的导线夹分别连接于毫针针柄或针体,形成电流回路,要求应确保连接牢靠、导电良好。通常电针治疗选穴宜成对,以1~3对(2~6个穴位)为宜。当选择单个腧穴进行治疗时,应使用无关电极,可选取有主要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如下肢的环跳穴),将针刺人后,连接电针仪的一个电极;另一个电极则用盐水浸湿的纱布裹上,作为无关电极,固定在同侧经脉的皮肤上。应该特别注意,一般将同对输出 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更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
通常主穴接负极,配穴接正极。打开电针仪电源开关,选择治疗所需的波形、频率,调节对应输出旋钮,从零位开始逐级、缓慢加大电流强度,调节至合适的刺激强度,避免突然加大电流强度而给患者造成突然的刺激。
如进行较 长时间的电针治疗,患者会产生适应性,即感到刺激逐渐变弱,此时可适当增加刺激强度,或采用间歇通电的方法。如有必要在电针治疗过程中对波形、频率进行调整时,应首先调节电流强度至最小,然后再变换波形和频率。电针治疗完成后,应首先缓慢将各个旋钮调至零位,关闭电针仪电源开关,然后从针柄或针体取下电极线。
各种不同疾病的疗程不尽相同,一般5~ 10天为1个疗程,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急症患者每日可电针2次。两个疗程中间可以间隔3~ 5天。 (二)电针选穴
电针的选穴方法除了按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取穴外,通常还可选用神经干通过和肌肉神经运动点取穴。例如:
耐头面部: 选取听会、翳风(面神经);下关、阳白、四白、夹承浆(三叉神经)。
上肢部:选取颈夹脊6~7、天鼎(臂丛神经);青灵、小海(尺神经);手五里、曲池(桡神经);曲泽、郄门、内关(正中神经)。
下肢部:选取环跳、殷门(坐骨神经);委中(胫神经);阳陵泉(腓总神经);冲门(股神经)。
腰骶部:选取气海俞(腰神经);八膠(骶神经)。
穴位的配对,若属神经功能受损,可按照神经分布特点取穴。如面神经麻痹,可取下关、翳风为主;皱额障碍配阳白、鱼腰;鼻唇沟变浅配水沟、迎香;口角喝斜配地仓、颊车。坐骨神经痛除取环跳、大肠俞外,配殷门、委中、阳陵泉等穴。
以上电针腧穴的选用仅供参考,还应根据患病部位、病情需要、腧穴间的距离等进行配对和调整。
(三)刺激参数
电针仪输出的是脉冲电,所谓脉冲电是指在极短时间内出现的电压或电流的突然变化,即电量的突然变化构成了电的脉冲。一般电针仪输出的基本波形即是这种交流电脉冲,常为双向尖脉冲或双向矩形脉冲(图7-2 )。
电针刺激参数包括波形、波幅、波宽、频率和持续时间等,集中体现为刺激量。波幅-般指脉冲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也指它们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跳变幅度值。临床操作时,一般选择和可调节的刺激参数是波形、频率、强度和时间。
1.波形 常见电针刺激仪所设置的脉冲波形有方形波、尖峰波、三角波和锯齿波(图7-3),也有正向是方形波,负向是尖峰波的。但单个脉冲波根据频率和不同输出方式组合形成了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等(图7-4)。
(1)连续波:连续波是.种时间间隔 一样的连续脉冲,有频率可调性。根据频率变化,又可分为:
疏波:频率低于30Hz的连续波一般称 为疏波,但临床运用疏波时多采用10Hz以下的连续波。疏波刺激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产生较强的震颤感,提高肌肉韧带张力,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常用于治疗痿证、慢性疼痛,各种肌肉、关节及韧带的损伤等。
密波:频率高于30Hz的连续波中般称为密波,但临床运用密波时多采用50Hz以上的连续波。密波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抑制脊髓兴奋性。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等,尤其适用于急性疼痛。
(2)疏密波:是疏波和密波交替出现的频率固定的组合波,疏密交替持续的时间各约1.5秒左右。该波具有克服单一波形产生电适应的特点,能引起肌肉有节奏地舒缩,刺激各类镇痛介质的释放,加强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调节组织的营养代谢,消除炎症水肿等。常用于各种痛证、软组织损伤、关节炎、面瘫、肌肉无力等。
(3)断续波:是有节律地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组合波,频率可调。断时无脉冲电输出,续时密波连续输出,一般均在 1.5 秒左右。这种波形对人体有强烈的震颤感,机体不易产生电适应性,能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常用于治疗痿证、瘫痪。
2.频率 频率是指每秒钟内 出现的脉冲个数,其单位为赫兹(Hz), 目前使用的电针仪设置的常用频率为1~100Hz。连续波可通过频率的调整而组合成不同的刺激波形,不同频率的电针可引起中枢释放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就镇痛而言,低频(2Hz)主要刺激高位中枢释放脑啡肽和内啡肽等,而高频( 100Hz )刺激脊髓释放强啡肽,因其生物效应不同,临床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病情适当选择。
3.强度 电针的刺激强 度主要取决于波幅的高低,波幅的计量单位是伏特 (V).如电压从0≈30V间进行反复地突然跳变,则脉冲的幅度为30V,治疗时通常不超过20V。也有以电流表示或以电压和电流乘积表示的。波宽即指脉冲的持续时间,脉冲宽度也与刺激强度有关,宽度越大则意味着给患者的刺激量越大。电针仪一般采用适合人体的输出脉冲宽度约为0.4毫秒。
电针刺激强度一般通过电极输出端强度调节键实施,当电流开到定强度时,患者有麻刺感,这时的电流刺激强度称“感觉阈”;当电流强度增加,患者产生刺痛感时,这时的电流刺激强度称为“痛阈”。一般适宜的电流刺激强度为介于“感觉阅"和“痛阈"之间。但总体来说,电针刺激时,局部肌肉应呈节律性收缩,但也无须过强刺激,应以患者能接受和耐受的强度为宜。因机体对电流刺激极易适应,做较长时间电针刺激时,一般应做强度调整。
4.时间 电针单次刺激的时间一 般为15 ~ 60分钟,刺激长短需因病、因人而异,用于镇痛一般需有30分钟及以上的电针刺激时间。电针时间过短可能尚未起效,过长则容易产生耐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