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008|回复: 0

    被忽视的历史:明清时期我国推拿学和养生的发展你知道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9 07: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拿学


    (1)明代推拿学的发展 “推拿”即按摩,是明代后期出现的名称。
    由于宋金时期的医疗机构不设按摩科,使按摩的发展受到抑制。元末明初,太医院开始重设按摩科,这为按摩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
    其主要特点是按摩与导引相结合,形成了养生学体系。如朱权的《臞仙活人心法》除收有仙术修养术、导引术外,还增加了摩肾、按夹脊、叩背、按腹等手法。
    《医学入门》《医学正传》《本草纲目》也收录了不少按摩方法。


    《医学入门》



    《医学正传》



    《本草纲目》

    然明代隆庆五年(1571),由于太医院改组,由13科并为11科,故按摩科又被取消。这一变动使得按摩不得不改变受术对象,转向婴幼儿,从此涌现出大量的儿科按摩文献,并出现了“推拿”之名,如龚廷贤的《小儿推拿活婴全书》(1604)、周于蕃的《小儿推拿秘诀》(1605)、龚居中的《幼科百效全书》(1624)等。
    (2)清代推拿学的发展
    清代的按摩仍沿着明末的方向发展,儿科按摩著作不断出现。
    如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1676)、骆潜庵的《幼科推拿秘书》(1784)、夏云集的《保赤推拿法》(1885)、张振鋆的《厘正按摩要术》(1888)等。


    《小儿推拿广意》



    《幼科推拿秘书》



    《厘正按摩要术》

    其中以《小儿推拿广意》流传较广。《厘正按摩要术》是对明代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的进一步“厘正”而成,不仅在内容上有所增补,而且条理清晰,从诊断到手法都做了系统的整理。
    清代按摩的另一特点是把按摩手法扩大到正骨的领域,形成了所谓的“正骨八法”,从而使按摩在正骨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气功与养生学的发展


    八段锦

    明清时期,气功与养生学的发展主要是对前代名目众多、流派各异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改编,使其能简单易行。有的还将它们编成口诀形式,以便于传播和推广。
    1.冷谦编著的《修龄要指》(1442


    《修龄要指》

    该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论述了四时调摄、起居调摄、四季却病、延年长生、十六段锦、八段锦导引法、导引却病法等,书中多以歌诀形式介绍养生与气功要点及其具体方法。如“长生一十六字妙诀”写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导引却病歌诀”写道:“津液原生在舌端,寻常救数)咽下丹田,于中畅美无疑滞,百日功灵可驻颜。”又如“却病八则”中写道:“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兹始,天鉴行藏信有之。”全书内容言简意明,易于领会实行。
    2.周履靖辑录的《赤凤髓》(1578
    该书以绘图与文字介绍内功、动功、五禽戏、八段锦导引等内容。
    3.陈继儒编撰的《养生肤语》(1606
    该书论述了气功导引在养生和治病上的作用。书中写道:“却病之术,有行动一法。虚病宜存想收敛,固秘心志,内守之功夫以补之;实病宜按摩导引,吸努搯摄,外发之功夫以散之。凡热病宜吐故纳新,口出鼻入以凉之;冷病宜存气闭息,用意生火以温之。”
    4.高濂辑的《遵生八笺》(1591


    《遵生八笺》

    该书汇集了明以前的养生著述,内容包括“清修妙论”“四时调摄”“起居安乐”“延年却病”“饮馔服食”“灵秘丹药”等,除讲求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外,还注意怡情乐性。
    5.曹廷栋编撰的《老老恒言》(1773


    《老老恒言》

    该书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涉及饮食、散步、导引、按摩等养生内容。
    6.其他著作 万全的《养生四要》(1549)、陈修园的《平人延年要诀》(1803)、黄克楣的《寿身小补》(1831)、尤乘据李中梓《寿世青编》辑成的《寿世编》等均为这一时期的养生保健专书。


    《养生四要》





    如果你不知道这些,请看完点个赞吧,感谢支持。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19036023030669369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